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面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37—1943年,大后方工业生产年增长率约为27.6%,随后两年生产指数递降,1944年较上年下降4.7%,1945年1—9月较上年同期下降4.5%。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     
A.通货膨胀进入严重阶段B.官僚资本主义急剧发展
C.中国对外通道遭到阻碍D.统制政策打压私营工业
2 . 1938年底天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正式搬到川西老龙坝,其企业档案中记载:“国难突发,公司匆促西迁,只为不甘心为暴力所劫持,且承朝野热心同志之维护,始得在川重整旗鼓,其志至壮,其情堪悯!”据此,对此时民族工业西迁理解正确的是(     
A.优化投资环境是企业的发展策略B.开发西部是民族企业的社会担当
C.国民政府的经济掠夺是直接诱因D.服务全民族抗战彰显了家国情怀
2022-09-01更新 | 25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绪十八年(1892年),川东兵备道黎庶昌创办“洋务学堂”,“考选学生正副额各二十人”入学,“其课程外国文外,增设科学,而以英语、数学为主科。……从1901年到辛亥革命前,重庆已建有小学堂24所。这些小学堂分为官立和私立两类,以官立居多。官立小学主要有后列几所。巴县高等小学堂,知县霍勒炜于1903年改渝郡书院而成,设于在来龙巷的书院原址。长寿知县唐我圻于1904年倡建了林庄高等小学堂(初名林庄学堂)。1905年,江津知县龚承云改聚奎书院,倡办了聚奎两等小学堂。私立小学堂主要有巴县人许荣龙、曾纪瑞于1901年捐资创办于道冠井的开智小学堂;1907年由重庆回民创设于清真西寺的私立西寺公小学堂。

材料二   “七七事变”后仅一年间,战前的108所高校就有91所不同程度地遭到日寇的轰炸破坏,其中被全毁的有10所。于是幸存的高校陆续向内地迁移,到1944年,迁入重庆地区的高校共计31所,大约是内迁高校的1/2。这31所高校中,计有大学9所、大学研究所1所、独立学院10所,居于全国之冠。当时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四坝”即沙坪坝、北碚夏坝、江津白沙坝、成都华西坝中,前三坝皆位于重庆。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重庆近代新式学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抗战时期高校内迁重庆带来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伦收新闻画报)报道:“1943年5月30日,日军的六个师团跨江到了长江的南岸,试图通过没有道路的山区绕过中国军队的防线。中国军队接到上级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像斯大林格勒那样坚守阵地。最终,日军几乎全军覆没。这场胜利是'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则报道(     
A.表明中国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B.肯定了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C.反映了长沙会战的重大作用D.推动了英国在华特权的取消
2022-07-29更新 | 708次组卷 | 12卷引用: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位于成都的私立华西协合大学于民国三十一年颁发给医学院张仲扬同学的毕业证书,同时授予其医学学士学位。对该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A.可以折射出中国教育生活的日益近代化
B.有助于研究抗战时期四川高等教育状况
C.证明了抗战爆发迫使中国东部学校大量西迁
D.揭示了西式教育对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影响
2022-03-17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纲要上-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