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延安根据地政府规定,小学体育课所占课时比例仅次于语文课,体育课有队列、军操、野外露营、行军、紧急集合等训练内容;并在中学或高等学校中,均开设有相关的体育课与军训课程。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A.深受苏联体育教育观的影响B.反映出重视体育教育的社会共识
C.体现了体育教育的时代特色D.为体育事业的显著发展提供保障
2 . 1939年晋察冀根据地所作歌曲《选村长》歌词中说:“今天要选一个好村长,能吃苦能耐劳,又积极又坚强,抗日工作积极干,不分男和女,只要热心肠,不选那些滑头鬼,不选那些白脸黑心狼。”这反映了晋察冀根据地
A.重视丰富民众文娱生活B.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明显
C.关注民众民主意识提升D.统一战线工作有所收缩
2021-05-14更新 | 2431次组卷 | 2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优待外来难民和贫民之决定》,规定:“移难民在居住、垦荒、贷款、医疗、选举权方面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据1943年统计,边区5年扩大耕地面积240万亩,其中200万亩是移民开荒增加的。该政策的实施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B.突破了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
C.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有利于开发边区与支持抗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所示为1937-1945年陕甘宁边区的粮食产量和粮食征收量。(     

(注:1担=50千克)
据图可以推知陕甘宁边区
A.农民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B.有效地应对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C.土地改革调动生产积极性D.彻底打破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5 . 下表所示为1940年冀中地区村政权部分工作人员成分统计情况(单位:%)。这表明,当时敌后根据地政权建设(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地主

商人

大会代表

7.5

41.7

37.9

7.8

0.3

4.8

村长、书记

5.9

39.2

45.8

7.4

0.2

1.5

委员会主席

7.6

40.1

40.2

6.7

0.1

5.3

A.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推进了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是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首次尝试D.弱化了中共对敌后抗日政权的领导
2023-06-21更新 | 642次组卷 | 10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谢觉哉在《三三制的理论与实际》中指出:“因要革命须要有坚强的领导的党,而处于优势的领导的党,很容易走到把持包办。把持包办,不但广大人民不满意于当政的党,对党的本身,也很不利。”据此可知,中共实行“三三制”
A.加强政权建设的需要B.出于自身约束的需要
C.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D.解决党群矛盾的需要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1944年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统计表       单位:万石

年份19371938193819401941194219431944
粮食产量11161221175415261456148418121817
增长指数1001094157213671305133016241628

——摘编自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许多地区出现抢购粮食的现象,这种粮食紧缺的态势一直延续到1953年上半年。同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20世纪5070年代,农民种粮靠计划、粮源靠统购、消费靠统销、余缺靠调拨、供应凭票证,国家力争实现粮食供需平衡。

——摘编自毛佳《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安全财政政策的演进及其当代启示》等

材料三     种子是农业产业链中的源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但世界绝大多数种子供应已被美、法、德等西方国家种业公司垄断。1989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颁布,对种子选育和审定、种子生产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到1994年,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已经提高到32%。目前,相比于国外,我国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仍然不多,提高种子的科技含量及育种水平是当下农业科研最主要的任务。

     ——摘编自徐豪《种子安全,才有粮食安全》等


(1)概括材料一中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变化的总趋势,并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
(2)分析材料二中国家粮食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确保粮食安全做法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日方《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写道:“该战斗……同时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将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损害甚大。”与该记载对应的这场战争(     
A.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B.是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推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打破日军“囚笼”政策
2022-11-02更新 | 693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23·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1944年12月,晋绥边区召开第四届群英(劳动英雄)大会,大会评选表彰各类英雄,听取边区领导关于1945年三大任务的报告,讨论劳武结合、变工互助、卫生文教等方面的问题,组织军民经验交流和练兵技术表演活动。由此可知,群英大会(     
A.践行了“三三制”原则B.发挥了社会动员功能
C.是设置地方的参议会D.促使大生产运动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抗战时期,中共的社会保障工作提升到新高度,除了对军人、工人和弱势群体的保护采取了详尽的措施外,对地主、富农、私营企业主等社会群体的利益也进行了维护,并保障了这部分人的基本权利。这一时期中共的社会保障工作(     
A.巩固了工农苏维埃政权B.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
C.延续了土地革命的路线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
2023-11-01更新 | 571次组卷 | 12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0月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