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7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事件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这一事件(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胜利B.彰显了国共合作的成果
C.践行了人民战争的路线D.促进了抗战重心的转移
2023-09-15更新 | 94次组卷 | 6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3课课时作业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的会战主要有22次,重要战斗1 117次,小型战役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国军总共死伤322万多人。

史料二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部队从抗战一开始就深入敌人后方,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运动战和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在华北、华中、华南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共产党的军队在抗战开始时只有几万人,到了1945年初发展到91万人,还有农村中不脱离生产的民兵220万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共作战9.2万多次,收复国土83.7万平方千米,占沦陷区总面积的66%。

——摘编自郭德宏《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史料三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摘编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指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
(2)根据史料二,指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
(3)史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2023-09-15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3课学习讲义
3 . 敌后战场的相持阶段
(1)发动百团大战
①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
②概况: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称为“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
(2)坚持团结抗战: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突袭“围剿”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3)加强根据地建设:以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为中心的____边区,在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
2023-09-1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3课学习讲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7年至1945年,党领导山西根据地开展了“戏剧运动”。比较成功的剧目有李伯钊的话剧《母亲》《村长》,洪荒的《“九一八”的前夕》,还有群众编演的《活捉鬼子兵》等街头剧。它们都善于抓取敌后现实斗争的片段和民众生活中的重要课题。可见,山西根据地的“戏剧运动”(       
A.开创了武装斗争的新形式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规模
C.巩固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D.弘扬了工农民主政权的做法
5 . 敌后战场的抗战
(1)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通过开展____,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2)沦陷区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宣传,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____”的部署;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3)百团大战: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以破袭日军____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____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4)坚持团结抗战: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____”。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5)加强根据地建设
①实行____政策,建设成效显著。
②在陕甘宁边区开展____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
③以“____”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2023-08-2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近现代史2-3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6 . 如下图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农村地区的变化。它们的共同点是(     
A.削弱了农村的封建剥削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C.促进了解放战争的胜利D.显示了边区民主政治的广泛性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7 .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就毅然决然地率先发起抗战的号召、动员,并在东北地区组织开展跟苦的抗日游击战争,推动局部的抗战逐步转向全民族的抗战。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以“兄弟睨于墙,外御其辱”的胸怀,放下了国民党对共产党血腥屠杀的仇恨,促成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开辟敌后战场,创建了19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在消灭了大量敌人的同时,自己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是在长期艰苦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曲青山《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材料二 由于中国的国情,中国战场实际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同时在战略上相互支撑的战场。这种格局贯穿于战争始终,是中国抗日战场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得以保持完整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抗日力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努力的结果。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战场才能在自身贫弱、外援不足的情况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战略性的贡献,使反法西斯盟国世界战略能在中国战场的牵制下得以完成。

——摘编自韩永利《浅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的特点,并比较说明中国两个战场间的主要不同。
2023-08-01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纲要上第23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陕甘宁边区政府进行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一   1940年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对抗日战争时期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作了重申,并提出了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在中共中央提出“三三制”政权以后,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边区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法制建设。据统计,中共中央、边区参议会和边区政府曾先后制定、颁布了五六十种、1 000多件法律法规。

——摘编自刘路平《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探析》

材料二:(第3条) 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 年满十八岁, 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及文化程度的差别,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


(1)根据材料,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
2023-07-2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

Ⅰ.文学艺术作品创作者或作品人物Ⅱ.相关历史事件
A.诗歌《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B.歌曲《国际歌》
C.小说《战争与和平》
D.电影《我的1919》
E.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F.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G.小说《永别了,武器》
H.歌曲《黄河大合唱》
海涅
鲍狄埃、狄盖特
托尔斯泰
顾维钧
斯托夫人
洪常青、吴清华
海明威
光未然、冼星海
①拿破仑入侵俄国
②1848年欧洲革命
③美国内战
④巴黎公社革命
⑤抗日战争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
⑦海南椰林寨战斗
⑧巴黎和会
(1)从表的Ⅰ栏中选出四项信息与Ⅱ栏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A—②,示例不得作为答案)
(2)从已配对的四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
2023-07-10更新 | 2327次组卷 | 12卷引用:纲要下第1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之旋转的太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1939年2月,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克服困难”的口号,号召各根据地开展生产活动。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展开。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入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经过艰苦劳动将其改造为“陕北的好江南”。1949年,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开幕词中向全世界豪迈地宣告:“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20世纪60年代,一批志在治沙的林业人进驻地处高寒、极端少雨、沙化严重的塞罕坝,经过近5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2010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指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摘编自《劳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劳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深刻涵义。
2023-07-10更新 | 2251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