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7-07-02更新 | 6504次组卷 | 5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光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大事件”应是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1946年政协会议
D.北平和谈
2016-11-27更新 | 408次组卷 | 25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模拟题分类汇编之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
5 . 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出现了“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口袋米”的现象,连国民政府也承认“印刷机不能生产出足够的钞票”。对此情景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本的经济侵略加剧了国民经济的崩溃
B.形象地说明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失败
C.这是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结果
D.此情景是美国对华经济侵略的直接结果
6 . 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纷纭。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事实本质
A.煮豆燃豆箕,相煎何太急B.楚汉相争,成者王败者寇
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
7 .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这是为了
A.消灭国民党的主力B.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C.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D.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8 . 下图表达了和平建国的美好愿望。它应该创作于(       
A.国民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2016-11-27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46年,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A.重庆谈判国共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淮海战役,解放军官兵60余万,支前民工230万。陈毅在《记淮海战役前线见闻》中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卷:“几十万,民夫走不动。……疼痛可减退?”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进行广泛的游击战争B.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C.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D.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