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问题,提出了调剂人口的思想,但没有被重视。

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以《东方杂志》为代表,众多报刊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这些文章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下表为《东方杂志》涉及人口研究的文章统计表:

文章篇数(部分)涉及人口理论9篇,强调生育控制4篇,人口调查15篇文章作者(部分)陈长潇、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人口学者),竺可帧(气象学家)、彭家元(农业学家)、张荫麟(历史学家)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1957年马寅初著作《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60年代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概括民国初期人口研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影响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历史上人口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2月14日晚6时,中苏两国政府最高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议》等文件。条约、协定的签订,宣告1945年旧的中苏条约的废除,苏联也将在1952年归还其在中国东北所取得的特权,并承诺在经济与军事上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编自柳绩《从同盟互助到分裂对抗的中苏关系(1945-1960)》

材料二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

材料三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接见外宾时的讲话(1984年5月)

(1)材料一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方针?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外交方针?
(2)材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并指出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2023-12-0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于1901年开始的政治变革,是在借鉴西方君主立宪国家政治制度之后,为了缓和革命形势而展开的。其政治制度变革的基础是原有的以军机处、六部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旧有体制。没有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复制西方和日本的政治制度。1910年仓促召集的国会。由于缺乏相应的政治传统和政治生态,以致先后被清政府和北洋政府拿来作为愚弄人民和欺骗舆论的工具。

材料二   孙中山关于政治体制”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构想,没有完全照搬欧美的政治制度。在他所设计的政治体制中既有美国式的分权制衡,又有英国式的权力整合,并有选择地继承传统体制中的精华,超越中西,以缔造一个更完善的政治体制。南京国民政府根据他的五权宪法理论建立了五院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余海岗、王卫红《1900-1949年中国政治变革和启示》

材料三   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以人民民主为政治特征。党领导各族人民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建立了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了实现和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些民主制度是人民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

——摘编自朱祥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复制西方和日本的政治制度”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变革的发展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走过波澜壮阔的70年,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是所有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我们要创设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材料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中三个峰值出现的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谈谈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以中国近代以来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历史积淀的。中国近代对此进行探索的历史逻辑,是从洋务运动经过维新派再到革命派,表现了探寻现代化道路和文明新形态的起步与转折,即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及其文明的同时,把目光开始转向社会主义,试图以此使得中国后来居上。五四运动以后,经过长期摸索,中国现代化道路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中国人用自己的脚踩成的路。

摘编自陈卫平《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和思考人类文明新形态》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构想。毛泽东指出,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和基本点。与国家工业化相适应,毛泽东提出了政治民主化和建设“现代文化”。这些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意识到“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郭艳梅《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探索现代化的“起步与转折”的内涵,并分析中国现代化道路在五四运动后发生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构想”在改革开放前的实践及其成果。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北京终于在其后几个月开始实施一个全面的经济发展计划。中国走上了通往工业化的道路,在1953年下半年还进行了“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北京的外交姿态中,这种缓慢但却稳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政策得到了体现。确实,正是在这段时期,对和平共处的强调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特征,由此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动向。1954年6月,北京在中印联合公报中赞成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摘编自【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持续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中国外交与时俱进,应对挑战。冷战结束以后,在实践中,中国既抛弃了美苏冷战关系模式,也没有像自由主义预期的那样发生根本的身份转变,而是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将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不是搞排他性、碎片化的小圈子,不会通过人民币贬值提升贸易竞争力,更不会主动打货币战和贸易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摘编自高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的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并谈谈影响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3-12-0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实验中学附属江门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7年美国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为美国制定了第一个治国方案——1787年宪法。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联邦政府为各州的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


(1)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对宪法负责,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
(3)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40 3 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材料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对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定颁布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架构,经济基础、法律原则、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并不断发展,中国的民主大厦巍然耸立起来。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的民主》白皮书(2021 年 12 月 4 日)


(1)根据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在国家结构上体现了何种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抗日政权建设有何创新。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通过哪些政治制度来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认识。
2023-11-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抗美援朝与民族复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50军原系国民党第六十军,是滇系军间龙云的部队。抗战胜利后,龙云被蒋介石软禁,六十军受到蒋介石嫡系部队的排挤,军长曾泽生早已厌倦了内战,不愿与同胞厮杀,他更不愿意为失去民心的蒋家王朝卖命。因此在解放战争时期战斗力很差,部分士兵还有抢夺百姓粮食的行为,因此被人们戏称为“60熊”。1948年10月17日,宣布起义。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授予这支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番号,部队设政委并进行政治整训,健全了党的各级组织,实行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此后,50军在湖北荆州一带参加农业生产和承担修筑汉江大堤等任务。

——摘编自贾琳《抗美援朝精神研究综述》

材料二   抗美援朝是中国以一个农业国的身板抗击携二战余威的世界第一军事、工业强国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打出了人类轻步兵的巅峰,绝对的信仰加上超强组织能力让这支军队具有惊人的韧性与战斗力。志愿军有其他军队所不具有的党组织,让志愿军具有远超职业军队的组织力和凝聚力。“能聚能散”聚在一起向敌人冲锋,散开来就像撇豆子一样渗透到敌人身边埋伏起来等待大反攻。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而志愿军的信仰是完成任务,消灭敌人。

1950年10月25日50军奉命入朝参战。1951年1月25日的汉江阻击战,只有轻武器的50军3万人受命顶住美军机械化部队23万人的突击10天。但50军坚持了50天,在这五十天里,7个整编连31个整排138个整班全部栖牲,减员达2万多人,军队建制不断被打散重建,最后以团为作战单位,团长拿枪上战壕,军长曾泽生下死命令:“团长牺牲了师长上,师长牺牲了我上,就算人打完了蕃号打没了,50军精神永存,祖国不会忘记我们。”最终出色完成阻击任务,有力配合了东线部队行动。战后曾泽生对彭老总说:“我们50军在兄弟部队面前终于可以抬起头来了。”50军变成了威名赫赫的“50雄”,将士们士气更加高涨,全军树立起了敢打必胜的信心。

——摘编自徐铁红、孟哔磊《成名赫赫建奇功》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50军由“60熊”蜕变为“50雄”的原因及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还有哪些类似的重大历史抉择,请列举两则事例并说明其意义。有人把新中国75年复兴史解释为“国运”,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3-11-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思想解放能为民主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   第一章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位思想家的主张。结合所学,哪个国家把孟德斯鸠的理念付诸实践?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先生”所代指的两面旗帜。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位先生”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并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大基本政治制度。
2023-05-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801-1850年这五十年内,英国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由20%上升到50.2%,提高了30个百分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据统计,自1801年到1850年间,共有327.6万移民进入英国,其中有近200万人是爱尔兰人。

——摘编自牟元军《论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以156个重点项目为中心,由649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化建设,这一时期平均每年进入城市的农民有165万。1952-1957年之间,西部城市非农人口比例快速增长,城市空间布局逐渐由东向西转移。在此期间,我国设立城市由135个增加至176个,其中东部地区的城市由69个增至72个,仅增长了4.3%;西部地区的城市由13个增至31个,增长了138.5%。城市空间布局的东、西部地区城市的比重由1949年的51.5%、9.6%转变为1957年的40.9%、17.6%,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速度高于东部地区。

——摘编自张涵冰《建国初期我国城市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01-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城市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中英两国城市化进程中得到的启示。
2023-05-1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