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二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抗美援朝战争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王寿林、蔡雪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材料三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美)费正清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时间(写年月日)及标志。根据材料概括这一历史事件对世界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得照抄原材料)依据材料指出抗美援朝精神的核心内涵。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新中国是如何“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社会差别”的?进行这一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4)结合所学归纳出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
2 . 周恩来说,“我们的领袖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是从中国近百年来和‘五四’以来的革命运动、多少年革命历史的经验教训中产生的人民领袖。”周恩来在此强调的是(     
A.杰出人物是历史的必然产物B.领袖人物从人民中产生
C.熟知中国历史的人才是领袖D.邓小平是人民的真领袖
2023-07-29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堂例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下图为1950年澄海火柴厂的火花(即火柴盒贴画)。图中划船者是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据此可推知,该火花设计的主要意图是(       

   

A.描绘贫苦大众解放后的新生活B.记述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C.展现三大改造的新成果D.彰显男女平等的新气象
2023-07-17更新 | 3739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随堂练习A卷
4 . 我国有部分依水而生、靠水为业的水上居民。1950年党和政府开展水上民主改革,在水域面积较大的地区设立水上行政区,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处理他们的生产、生活、文化教育等问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渔民生产生活问题优先解决B.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加强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推广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
2023-07-10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堂例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之旋转的太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1939年2月,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克服困难”的口号,号召各根据地开展生产活动。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展开。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入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经过艰苦劳动将其改造为“陕北的好江南”。1949年,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开幕词中向全世界豪迈地宣告:“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20世纪60年代,一批志在治沙的林业人进驻地处高寒、极端少雨、沙化严重的塞罕坝,经过近5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2010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指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摘编自《劳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劳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深刻涵义。
2023-07-10更新 | 2251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堂例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上每一个问题,都经过充分协商确定,协商民主的新实践给每位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实践(     
A.源于参会者相同党性B.保证了民族自治实施
C.确立了全新政党制度D.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7 . 据下图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     

1954年少数民族学生讨论宪法草案
A.人民能够当家作主B.各民族空前团结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社会普法力度大
2023-07-09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堂例题
8 . 如图是新中国第一枚“国印”,镌刻完成于1949年10月31日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枚印章(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是人民政权的真实见证D.标志世界历史进入新纪元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紧接着他按动了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时,乐队奏起代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国土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想以大西南为基地重新复辟: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也对共和国充满仇恨,想和国民党军配合,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国民党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物价飞涨,失业率居高不下,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没有土地,在经济上仍然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请简述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新中国成立时,党和人民政府面临着很多困难。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巩固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10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人齐聚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必修一 )

材料二旧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解放后,投机资本疯狂操纵黄金、银元,在私营百货公司的带动下,几乎所有私营商店的产品都以银元标价。同时投机资本势力还掀起一股物价飞涨的浪潮,天津、上海带头,华中、西北跟进,波及全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据程中原、夏杏珍《党史国史上的要人大事》

材料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1953年9月12日 )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新中国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英雄模范和功臣,并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