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9 道试题
1 .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列各图所示:

材料二 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10月)

材料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这种方式把改革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与基层自下而上的创造积极性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保证社会的稳定。

——宋学勤《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


(1)材料一所示的两幅图片反映了近代民主革命中的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中央在瑞金建立临时中央政府的意义。在西柏坡作出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怎样的转移的决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哪些政治制度,实现了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跨越?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
2 . 图1、图2分别为某研究者根据中国版本图书馆的样例数据进行统计的1949-1966年、1977—1991年两个历史时期传记书目题材、人物类别占比图。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社会价值观念的统一B.文化娱乐市场的需求
C.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D.教育改革与科技发展
2024-03-19更新 | 233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9 选择题(查补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49年,全国女职工有6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7.5%。1952年,女职工达到184.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上升为11.69%。这一变化体现了(     
A.新政权致力于推动社会平等B.轻纺工业得到较快恢复发展
C.社会变迁助推女性地位提升D.苏联模式影响中国经济建设
2023-05-31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多维度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视角意义
时间四个“终结”:终结了国民党22年的反动统治;终结了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9年的历史;终结了自明朝中叶以后约500年中国社会总体下行的轨迹;终结了中国社会延续数千年的剥削制度。
空间四个“开启”: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开启了亚洲政治版图的新格局;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开启了全人类解放和世界发展进步的新局面。
社会六个“转变”;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民族关系、外交等方面发生历史性的转变。

——摘编自薛红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研究维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就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视角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阐述清晰。)
2022-03-29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押全国卷42题 开放型试题(12分)-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5 . 下图是1950年顾群创作的年画《女司机》,人们高举“向先进妇女学习”的横幅。该作品(     
A.反映女性成为工业化主导力量B.引导了新社会价值观念构建
C.表明了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D.激发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知识分子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制定执行了相应的知识分子政策。

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结、吸收、教育”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教育、改造”
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再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摘编自丁俊萍、穆睿《百年中共知识分子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启示》

根据材料围绕“中共的知识分子政策”自拟题目,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3-26更新 | 229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现代史(8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50年,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干部大会上,刘少奇说道:“新中国海关政策与对外贸易政策已经成为保护新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从今以后,中国的工业就不致受到帝国主义的廉价商品的竞争,中国的原料将首先供给自己工业的需要。”由此可见,新中国的海关政策
①体现了海关管理的独立自主
②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外交的封锁
③有助于清除列强的侵华势力
④有利于新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1-05-12更新 | 546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务院的政务会议每星期召开一次,担任职务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都参加有关文件的审查,一切指示、法令也要听取他们的意见后才颁布实施。这体现了(     
A.新中国的施政具有民主性B.民主党派在新中国政权中处于主要地位
C.政务院会议流程的公正性D.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了法律的保障
2023-05-23更新 | 27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建立国营商业机构,发展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贸易。同时,鼓励私营进出口商通过联营等方式组织起来,增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竞争力,至1951年,各口岸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中,私营出口约占64.8%。上述做法旨在(     
A.加速推进公私合营B.利用外资活跃市场
C.突破计划经济体制D.打破西方经济封锁
2023-05-28更新 | 27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