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从海上入侵我国沿海地区,迫使我国签订了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开始由传统海洋意识向近现代海洋意识转型,许多仁人志士开始放眼看世界,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但大多是有关海防之策。这种消极被动的海防观念在甲午海战中随着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而破产。严重的海疆危机,也唤醒了少数中国人的海权意识。孙中山指出,海权是国家主权范畴,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国家独立、恢复主权是争取海权的前提。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中国领导人根据当时海洋斗争的实际需要,制定了一些重要政策,这些政策集中体现在中国政府深切认识到建立海军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关于领海问题的声明和对南海诸岛与钓鱼列岛的主权宣示等几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体系,中国人的海洋意识不断更新,逐渐向现代海洋意识过渡。现代海洋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内涵丰富,内容广泛,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全面的海洋意识、主动的海洋意识、开放的海洋意识。

——据徐质斌《海洋国土论》整理

任选一个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以来海洋意识的变迁与发展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选择的时段与史实相互吻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3-24更新 | 10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2 . 图1、图2分别为某研究者根据中国版本图书馆的样例数据进行统计的1949-1966年、1977—1991年两个历史时期传记书目题材、人物类别占比图。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社会价值观念的统一B.文化娱乐市场的需求
C.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D.教育改革与科技发展
2024-03-19更新 | 232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9 选择题(查补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年以前,在太行抗日根据地,为了牵制日军,我党对敌占区实行了严格的完全管制贸易政策,禁止边区粮食出口,不与敌占区开展贸易。19404月召开的黎城会议上,中共中央北方局确立了“对外统制,对内自由”的经济与贸易政策,“对外统制”是指根据地的出口贸易必须在根据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进行,商品的出口必须换回根据地所需的必需品;“对内自由”是指除特别规定的违禁品外,在根据地内允许商品的自由流通。1943年,随着各项政策的日趋完善,根据地在贸易统制的基础上开始利用市场,采取统制与市场相结合的粮食统制政策:“恢复粮食自由集市,根据地内粮食买卖贩运完全自由。”由此,太行区以粮食交易为主的集市贸易开始蓬勃发展。

——摘编自杨建中《太行抗日根据地的粮食统制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53年是中国进行大规模生产建设的第一年,尽管得到了苏联等国际力量的支援,但要想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仍需在综合考量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经济建设,从具体国情来看,1953年,我国市场上多次出现各类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情况,其中粮食领域的消费状况最为严峻。1953年,国家只能完成310亿斤的收购,而统销数量则需要567亿斤。城镇地区的用粮需求也在进一步增加,1953年城镇人口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765万增加至7725万人。加之自由市场上粮食倒卖、投机倒把等现象频发,严重影响着居民的日常消费。1955825日,国务院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使用暂行办法》。之后,全国第一套粮票正式流通,拉开了长达38年之久的“票证经济”的序幕。

——摘编自高倩《凭票供应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1953—1978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太行抗日根据地粮食政策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行粮票制度的原因。
4 . 下图是“南通市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秘书处于1950年8月10日编印的《代表名册》,载有全部代表名单259人,代表统计如下:
项目职工、工商、农民代表中共、市政府和军管会、机关、军队代表特邀代表代(社会名人)其他
人数125人27人25人82人
占比48.2%10.4%9.7%31.7%

从上述材料可知(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建立B.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D.《代表名册》见证了新中国民主政权的建设
2024-02-22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中央在香港、澳门开办了华润公司和南光贸易公司。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这两家公司就积极配合内地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将内地商品销售到尚未同中国建立贸易联系的国家和地区。港、澳两家公司的贸易活动(     
A.扩大了新中国的对外影响力B.为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了示范
C.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华封锁D.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2024-02-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4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维新只是一次失败的内政改革,它作为宫廷政变的一部分,那拉后专权使吏治益坏,对于光绪帝变法行为进行限制。

——潘武《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1912

材料二

政变以后,所在朝的守旧党,故自以为意得志满,但社会上的心理,却和他成一个反对,依旧趋向着维新的一方面,所以要算做第一次欧化的大动机。维新失败,政治复旧,但是国人思想已变。

——赵玉森《新著本国史》1922

材料三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增长起来,形成一种政治势力……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都开始了政治活动。

——苏寿桐《高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三册)1957年》

请以“时代与历史教科书中历史叙事的关系”为视角,自拟论题,对上述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戊戌变法”的叙事作出阐释。(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2-03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7 . 下表1949—1956年新中国上映的部分电影。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     
上映时间电影名称内容概要
1949年《桥》讲述了东北某铁路工厂的工人们克服一系列困难完成抢修松花江铁桥的任务,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的故事。
1950年《钢铁战士》讲述了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排长张志坚、炊事员老王、通讯员小刘均在执行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任务时受伤被俘后威武不屈、坚持斗争的故事。
1956年《上甘岭》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A.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双百方针”得到贯彻
C.革命精神成为时代主题D.社会主义时代的新风貌
2024-01-23更新 | 27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某位科学家回忆,1951年他在陕西关中平原就如何防治(小麦)吸浆虫进行了深入调查,每到一处就开群众大会,宣传有关吸浆虫的科学防治知识,揭穿有些地主富农说什么“土改了,天降灾了”的谣言,在群众中树立了党和科学的威信。这些举措有利于(       
A.新政权的巩固B.社会经济的恢复
C.解放区的土改D.大众教育的普及
2023-11-12更新 | 318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某研究者为研究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人的生活状况,搜集到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1月,上海《东方杂志》号召国人想象未来的中国,历史学家周谷城写下了一个奇怪的梦。他写道:“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我梦想着;此后我真能不再作什么梦想了。”

——19331月上海《东方杂志》

材料二“领导们问大家,对自己分到的房子有什么不满意的,还有什么需要。但是我们想,跟过去比已经很好了,还会有什么不满意的,周围的医院、邮电局、花园、菜场什么都已经有了,方便得不得了。家里用的还是抽水马桶,那可是刚解放啊,全上海人家都还是倒马桶的呢。"

——原上海绢纺织厂先进工作者郑长保回忆1952年首次搬进上海曹杨工人新村的往事

材料三在工人新村大道的两旁,守望这欣欣的白杨,风儿挨家奔跑送喜讯……生活啊,长着翅膀在飞翔,多少个工人子女进大学,多少户工人家中挂奖状。多少青年儿女立下大志,走遍祖国四面八方,多少家庭妇女离开灶台,解掉围裙换上工装。谁说古来百家不同姓,这里的家长是亲爱的党……"

——上海诗人宁宇《工人新村漫步》(写于1957年前后)

(1)根据材料一,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背景,谈谈你对周谷城这个“奇怪的梦”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述20世纪50年代上海工人生活状况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3)该研究者所搜集的史料有何局限?为更全面研究我国工人的生活状况,请向该研究者提供至少1条建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任何其他国家一样,美国自诞生之日国家安全的问题就相伴而生。从建国到19世纪末,美国政府专注于国内的发展和在美洲的扩张,国家安全主要是本土和西半球的安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美国的国际行为模式,使其国家安全有了新的含义。对外,不可避免地深深卷入世界事务。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内外因素联系非常紧密,以至艾森豪威尔总统认为安全问题与外交问题为一回事。1989年后,美国开始调整其安全战略,其重点转向建立美国独霸全球的单极世界。

——摘编自孟庆龙《美国国家安全思想和战略的演变》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作了“现在的世界,是处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进入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由了“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观点,认为保障国家安全的手段主要是增强军事实和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在传统国家安全观时期,中国建立了一套以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为主体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非法谍报活动和“和平演变”活动等外部非军事安全问题,成为主要外部安全问题。1993年,中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全法》从法律上对国家安全机关的反间工作做出规定。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官方越来越多地提及生态安全、信息安全,能源安全、文化安全等更广泛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在转型国家安全观时期,中国开始组建专门机构,履行国家安全领域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职者。

——摘编自钟开斌《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进与战略选择》

材料三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党中央领导集体面临错综复余的新的安全局势创造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是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

——摘编自张志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阶段性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