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如下表1950-1952年我国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平均增长速度比较,由此可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国别1950—1952工业增长率
中国34.8%
日本19.5%
西德16.2%
美国8.5%
法国6.5%
英国2.2%
A.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B.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D.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习近平总书记在某次大会上发表如下讲话:“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 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这一伟大事件”指的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B.中共八大的召开
C.遵义会议的召开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图2

图3

图4
清朝妇女的流行发式可分为两类:满族女子普遍作“旗头”打扮;汉族女子保存汉族发式。当时社会上的发式呈现出多元的趋势。1920——1930年,女性流行剪短发,短发成为当时主要流行发型。年轻妇女在前额留着“前刘海”。民国时期各大城市女子理短发者尤多。1950——1960年,麻花辫发型是未婚女性的主流发型。最原始的麻花辫发型朴实、简洁、利落,充满阳光与活力。1980——1990年,发式千姿百态,随着日剧《血疑》在中国播出,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头成为当时流行范本。

——摘编自李姿霓《中国妇女发型艺术潮流之探讨》

根据材料,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型特色,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5-06更新 | 307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三)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中期以前,只有广州、杭州、明州三地设置“市舶司”,船舶到达其他沿海港口,都要“押赴随近市舶司勘验施行”。在户部尚书李常的建请下,元祐二年(1087年)十月,首先于福建路泉州增设市舶司;次年三月,北方的密州板桥镇(今山东胶州)被设置为北方唯一的市舶司。广州、泉州港主要是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东北非,秀州、明州、杭州、板桥港主要是通向东北亚的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宋朝的海外贸易,主要是“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角)象(牙)、珊瑚、琥珀、珠琲、镔铁”等。

——摘编自曹大为主编《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西方的“封锁”“禁运”,中国大陆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更快。中国不仅扩大了与苏联的贸易(进出口总额比1950年增长138.9%),而且又与朝鲜、民主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蒙古签订了政府间的贸易协定。1950年上半年,国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利用中国与西方国家长期形成的贸易关系和进出口产品的互补性需求,大力开展对西方的贸易。即使到1950年12月初美国宣布对中国大陆实行严厉的“封锁”“禁运”,并冻结中国大陆在美资产之后,中国仍然努力打破“封锁”,开展贸易。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材料三   从1948年4月到1952年2月,美国共对西欧提供了129.9亿美元。双方约定,这些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主要有粮食、化肥、原料、半成品、燃料、机器设备等。在执行这一计划过程中,所有受援国都同美国签订了多边和双边协定,并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制和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对美国做出了较大的让步。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北宋中期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外贸易和美欧贸易的共同影响及其启示。
2023-05-0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3届高三4月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5 . 【中国近代的妇女解放】

材料一   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思想和主张的广泛传播,使得大部分先进知识妇女开始觉醒。一些女留学生在国外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开始创办妇女报刊,自己起来为妇女解放呼喊。当时在上海、北京先后出版了《女学报)《女界月报》《北京报》《上海天足会报》《中国妇人小杂志》《女子世界》《中国女报》、《神州女报》《中国新女界》等妇女报刊,鼓动妇女参加革命,争取政治上的民主权利;要求经济自立,争取工作权利;主张家庭革命,革去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获得婚姻自由等。1912年参议院制订《临时约法》时,女界领袖唐群英等20多名妇女要求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神州女界共和协进社要求在国会设立女子旁听席;北洋政府时期,女子参政同盟会不顾有关方面的阻挠,积极联络北方女界,继续要求女子的参政权。

——摘编自徐静《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

材料二   19227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除保护女劳动者的利益外,应为所有被压迫妇女的利益而奋斗。1928年,我党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规定,“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奠定了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土地权益的基本法律原则。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就明确提出“反对虐待妇女”“反对虐待童养媳”。开展“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是推动妇女运动的有效途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之日起,就通过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团结广大妇女群众投身革命、生产和红军建设,书写了妇女解放的新篇章。

下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19333月第57期推出的“三八特刊”宣传画。


   

——摘编自郭海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妇女解放“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特征。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新发展。
2023-05-04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主张人口众多以富国强兵,以增加社会财富,以承续后嗣,一直是中国社会人口观的主流。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东方杂志》从创刊之初便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据统计,涉及人口研究各个领域的文章多达111篇,涉及人口理论9篇,强调生育控制者41篇,人口调查15篇。文章作者群体庞大,既有专门的人口学者陈长蘅、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又有气象学家竺可桢、农业学家彭家元、历史学家张荫麟。这些学者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又在人口数据、理论框架、调查方法等方面激烈论辩。

——岳靖芝《民国时期的中国人口研究——基于<东方杂志>学界同仁论说的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口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全国迎来了第一次生育高峰。60年代我国人口总量达7.2亿,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依然无法满足人口众多所带来的粮食紧缺、受教育率低、就业率低等一系列隐患,庞大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目标产生激烈冲突。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高和荣《建立中国自己的人口学理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方杂志》人口研究文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后新中国人口政策演变的主要内容。
2023-05-0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四)历史试题
7 . 如图是1500—2000年中、美、英、日四国国家实力变迁示意图(Y轴为国家实力对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政治是影响①20世纪50年代国家实力变化的重要因素
B.两次工业革命使②成为“日不落帝国”
C.③在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中期的两次发展都与中国有关
D.④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霸权地位受到冲击
2023-04-21更新 | 18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会议纪念、文本纪念、行为纪念、艺术、纪念、符号纪念等形式,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

年份

主题

内容摘要

1926年5月30日
五卅周年纪念
五卅运动是全国各阶级民众反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之开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壮举。
1936年7月24日
八一南昌起义九周年纪念
九年来红军艰苦奋斗的成绩,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中最光荣的历史。九年来红军所走的道路,是中华民族解放的大道。
1943年5月31日
抗战六周年纪念
敌后战场上的抗日军民抗击了日本匪军的半数以上……与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继续进行协商,改善各党派间的关系。
1948年4月30日
五一劳动节纪念
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摘编自陈金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纪念活动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1950—1956年中共中央关于纪念活动的文件统计(单位:个)

纪念内容

孙中山

列宁

斯大林

马克思

十一

五一

七一

八一

十月革命

中苏条约

抗美援朝

抗日战争

1950

1

1

4

1951

2

5

2

1952

2

2

2

2

1953

1

1

1

1

1954

1

2

1

1955

1

1

1

2

1

1

1956

2

1

1

2

总计

2

!

2

1

10

6

7

5

2

2

3

5

——摘编自马驰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各次纪念活动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举行系列纪念活动的意义。
9 . 北京是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下四幅图片见证了近代北京的历史。观察图片后,完成相关问题。

(1)依次说出以上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怎样认识这段历史。
(2)请你选择其中一幅图片,为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设计一个解说词。(要求:所写内容包括历史背景、简要过程和主要影响)。
2023-04-0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英杰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经验,可以就现代化问题提出如下一组命题:

1)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就不可能从传统政治体制向现代民主体制直接过渡,而需要通过若干中介阶段;

2)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国权问题(民族解放)而不是民权(个人解放)问题,是民族的生存权而不是个人的人权;

3)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就愈需要权力集中;

4)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工业化的启动就就愈需要强大的国家导向与政治推动;

5)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农村势力(上层地主阶级、下层农民阶级)在社会变革中就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现代化”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近现代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