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1949年6月,毛泽东指出:剩下一个民族资产阶级,在现阶段就可以向他们中间的许多人进行适当的教育工作,等到人民手里有强大的国家机器,就不怕民族资产阶级造反。当时,毛泽东的这一主张
A.适应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需要B.旨在维护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C.实现了对民族工商业的和平改造D.推动了民主革命向发展经济转变
2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其中第三次“革命”的重要成果是
A..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沉重打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C.推翻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独立地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此后,“五四运动”中的先进知识分子走到一起,组建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奋斗拼搏,从开始的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到被追转入农村,用了差不多30年的时间,最终带领全国人民,走以农村包国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能夺取中国政权,绝非偶然

——摘编自刘焕明、刘翠《中国道路的艰难选择及其世界历史意义》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摘编自杨沂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政权是“绝非偶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并分析其形成意义。
4 . "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权,以及国家的军事制度,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文化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材料中的"它"
A.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
B.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繁荣团结
C.为之后新中国新型国家的架构奠定了基础
D.标志着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确立
2020-11-12更新 | 838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知识点专项专练(选择性必修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第1课时)
5 . “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权,以及国家的军事制度,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文化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材料中的“它”
A.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
B.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C.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繁荣团结
D.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80年代,清政府向美国和欧洲分批派遣留学生,总计200余人。留学生侧重学习军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多数人回国后凭借西学专长,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和任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摘编自《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

材料二   甲午战后,赴日留学出现高潮,到1905年,留日学生达8000余人用兵中多为自费。在孙中山发动反清革命中留日生成为骨干力量,辛亥革命时留学生起到了关键作用,如邹容、黄兴等。民国时期,从世界各国归来的留学生成为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他们中涌现出一批中国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而且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

——摘编自《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三   1949年12月,在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动员国外留学生早日回国,统筹解决回国留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安排。50、60年代,2500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如邓稼先、钱学森等

——摘编自《中华留学教育史录》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留学生留学和归国情况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留学生归国的原因。以近代以来一位杰出的留学归国历史人物为例,简评其志向情怀和历史贡献。
7 . 1950年5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公布实施,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得依据当地少数民族婚姻问题的具体情况,对本法制定某些变通的或补充的规定,提请政务院批准施行。"这表明
A.民族区域自治方针已落实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形成
C.五大民族自治区已经建立D.民族自治区拥有独立立法权
8 . 《共同纲领》起草后,经过了七次反复的讨论和修改,由五六百位代表分组讨论了两次,然后将草案提交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基本通过,才提交政协全体会议讨论。这说明《共同纲领》的通过
A.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B.听取了不同阶级与阶层的诸多建议
C.见证了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D.经历了新中国空前规模的普选过程
9 . 在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有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有27名,几乎占到一半。这说明
A.新型政党制度推进政权建设B.爱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D.人民民主专政得以确立
10 . 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A.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2020-03-12更新 | 600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8年二轮复习近现代史之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反馈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