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新中国”的使用频数,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B.三大改造的稳步推进
C.新政权逐步走向稳固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24-03-07更新 | 354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8 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前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 . 如图为两家钱大昕创作于1951年《多生产!多捐献!》宣传画、画右侧有“抗美援朝”“爱国公约”等文字。该宣传画反映了(     

A.人民对新生政权的认同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C.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D.我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2024-03-04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8 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前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年以前,在太行抗日根据地,为了牵制日军,我党对敌占区实行了严格的完全管制贸易政策,禁止边区粮食出口,不与敌占区开展贸易。19404月召开的黎城会议上,中共中央北方局确立了“对外统制,对内自由”的经济与贸易政策,“对外统制”是指根据地的出口贸易必须在根据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进行,商品的出口必须换回根据地所需的必需品;“对内自由”是指除特别规定的违禁品外,在根据地内允许商品的自由流通。1943年,随着各项政策的日趋完善,根据地在贸易统制的基础上开始利用市场,采取统制与市场相结合的粮食统制政策:“恢复粮食自由集市,根据地内粮食买卖贩运完全自由。”由此,太行区以粮食交易为主的集市贸易开始蓬勃发展。

——摘编自杨建中《太行抗日根据地的粮食统制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53年是中国进行大规模生产建设的第一年,尽管得到了苏联等国际力量的支援,但要想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仍需在综合考量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经济建设,从具体国情来看,1953年,我国市场上多次出现各类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情况,其中粮食领域的消费状况最为严峻。1953年,国家只能完成310亿斤的收购,而统销数量则需要567亿斤。城镇地区的用粮需求也在进一步增加,1953年城镇人口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765万增加至7725万人。加之自由市场上粮食倒卖、投机倒把等现象频发,严重影响着居民的日常消费。1955825日,国务院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使用暂行办法》。之后,全国第一套粮票正式流通,拉开了长达38年之久的“票证经济”的序幕。

——摘编自高倩《凭票供应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1953—1978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太行抗日根据地粮食政策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行粮票制度的原因。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4 . 制度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两人主总之……人主尊为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毕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三   



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史实中,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2024-02-25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题型06 材料解析题——“启示认识”类设问-2024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5 .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行政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文献。以下内容节选自《辽宁省志大事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1011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根据东北人民政府指示,辽东、辽西省开始建立县、区、村人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秋冬两季,辽东省5903个村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村干部,讨论决定当地的重大事宜。

19532月金县一区八里村成立全国第一个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金县友谊果树集体农庄”,由55户组成。

311日中国第一座自动化高炉——鞍山炼铁厂8号高炉建成并开工生产。19日,周恩来总理到鞍钢视察了8号高炉。

515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协定,苏联政府援助中国建设与改建91个企业。这些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29.35亿元。

19561月辽宁省在进行农业合作化全面规划的同时,将行政村制改为乡制。全省原有10928个行政村,改划为2520个乡。

19562月底,全省资本主义工业企业2910户全部实行公私合营,私营商业(包括小商贩)有60%左右实行公私合营。

——材料选自《辽宁省志大事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建国初期社会变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4-02-24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题型08 “探究史料价值”类设问-2024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6 . 下图是“南通市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秘书处于1950年8月10日编印的《代表名册》,载有全部代表名单259人,代表统计如下:
项目职工、工商、农民代表中共、市政府和军管会、机关、军队代表特邀代表代(社会名人)其他
人数125人27人25人82人
占比48.2%10.4%9.7%31.7%

从上述材料可知(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建立B.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D.《代表名册》见证了新中国民主政权的建设
2024-02-22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秘籍07 抢分专项 · 周年热点集锦+考前预测+专练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维新只是一次失败的内政改革,它作为宫廷政变的一部分,那拉后专权使吏治益坏,对于光绪帝变法行为进行限制。

——潘武《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1912

材料二

政变以后,所在朝的守旧党,故自以为意得志满,但社会上的心理,却和他成一个反对,依旧趋向着维新的一方面,所以要算做第一次欧化的大动机。维新失败,政治复旧,但是国人思想已变。

——赵玉森《新著本国史》1922

材料三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增长起来,形成一种政治势力……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都开始了政治活动。

——苏寿桐《高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三册)1957年》

请以“时代与历史教科书中历史叙事的关系”为视角,自拟论题,对上述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戊戌变法”的叙事作出阐释。(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2-03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农村转化成城市的过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选择图表中任一时间段,自拟论题,对这一时期城市化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1-30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1 开放性试题(查补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9 . 下表1949—1956年新中国上映的部分电影。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     
上映时间电影名称内容概要
1949年《桥》讲述了东北某铁路工厂的工人们克服一系列困难完成抢修松花江铁桥的任务,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的故事。
1950年《钢铁战士》讲述了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排长张志坚、炊事员老王、通讯员小刘均在执行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任务时受伤被俘后威武不屈、坚持斗争的故事。
1956年《上甘岭》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A.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双百方针”得到贯彻
C.革命精神成为时代主题D.社会主义时代的新风貌
2024-01-23更新 | 275次组卷 | 5卷引用:倒计时16天-2024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222日,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管理思想史》《百年革命家书》《新中国70年》等历史图书获奖。该奖项的主要参评条件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重要作用”。下图为《新中国70年》一书的部分章节目录。



请依据该参评条件,就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自选主题,撰写一书名和相应的完整目录。(要求:书名明确,各章须有节,逻辑清晰,史实准确,不得照抄材料)
2024-01-20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难点24 开放性论述题解答技巧-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