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 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


(1)材料一中的现象是我国1911年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结果?
(2)材料二中的“先生”指谁?“推翻数千年专制之局”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生未竞之功”完成的标志。
(3)请你谈谈我们现在应弘扬“先生”的哪些精神?
2020-02-1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为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从思想和体制上扫清了障碍,自 1952年秋开始,高等学校展开了以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核心的教学体制改革。通过这场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建立起了依据苏联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按照专业培养人才的教学体制。实现了对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起起了新中国自己的高等教育体制,但在此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较严重的忙乱现象。1953年7月,高等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工业学校行政会议决议要求:要诚心诚意地、踏实地学习苏联,领会苏联经验的实质,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国当前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运用苏联经验。

--摘编自赵京《对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教学改革中学习苏联问题的认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况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和有什么表现?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1924年国民党改组时提出的重要主张。依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三大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
4 . 文明的演进
从历史来讲,现代化的涵义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在此引领下,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演进,某校的学生社团组织同学对此进行了讨论后作了如下专题的阐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主题二西方社会的法治文明《拿破仑法典》现藏于某博物馆,以下为其中的摘录


主题三现代经济的两种模式某同学建立个人历史博物馆,收集有如下两张图片


主题四中国现代的政治文明某博物馆陈列有新中国国徽设计的两种方案。方案①是以玉壁为主体,图案中有国家名称、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方案②是改进后的图样,保留了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加入了天安门图案。



                  方案①                            方案②
(1)依据主题一的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信息内容信息分析
土地交换在监督下完成
土地与玉璋以朋为单位进行交换可以说明西周社会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水平不高
可以说明西周中期已经出现僭越礼制的现象
青铜器的铭文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2)概括主题二中条款的原则,并指出该文件的思想来源。
(3)主题三两幅图片反映的经济模式有何不同目的?其共同手段是什么?
(4)结合20世纪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谈谈你对主题四方案②加入天安门图案的理解。
2020-03-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题
5 . 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我们说搞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就能立即执行,我们决定建立经济特区就可以立即执行,没有那么多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整理了以下材料   

时间事件
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四项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写入宪法
1993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改革开放”写入宪法
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趋势的认识。
(3)据材料三,你认为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什么?研究该主题有何意义。
2019-12-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法律是统治阶意志的体现,是建构和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准绳。阅读下面不同时期的法律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两则法律条文摘自罗马法中的《民法大全》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的缺陷,并谈谈你的看法。
(2)材料二中“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的主要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这部宪法是如何将“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重要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特点。
2019-11-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端,也是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革命性质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的重要标志。1922年6月,中共组建有严密领导的工人组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表现出自己是工人阶级的政治代表。……诚如毛泽东所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的理解。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是国家博物馆的两件馆藏。结合相关史实,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撰写解说词。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简练。
8 . 阅读下列材料:

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从小老师教我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几经风雨更懂得,跟着共产党,才有新中国。啊,难忘那开国大典的礼炮,激起了亿万人的热泪;难忘那春风化雨,滋润了大江南北;难忘那回归盛典的升旗,激起了亿万人的热泪……

——歌曲《灿烂阳光下》


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
(2)依据材料中带“·”的词语,列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赢得独立解放、走向民族富强、争取祖国统一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3)歌曲深情表达了亿万中国人民对党的无限热爱,请谈谈你的体会。
9 . 辛亥革命是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张鸣认为,“起义前一个月,革命党人在汉口试验炸弹不慎爆炸,暴露了据点。清政府拿到了他们丢下的革命党人名册、武器,湖广总督瑞澄抓了20多个人。之后就有传言说瑞澄要按图索骥把所有革命党都抓了,当时新军军营里有不少革命党,包括一些跟革命党有过交往的人,大家都人心惶惶……其实瑞澄未必打算追查,但谣言四起,”形成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武昌起义其实是出乎意料地爆发,并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金冲及则认为历史的发展决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总由当时的客观大趋势所决定,这就是必然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成功与影响
列宁说:“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它所应做的一切,即加强资本主义发展。”
(2)结合列宁的观点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问题三:继承与发展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最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3)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
2019-01-30更新 | 4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原件系俄文,题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成中文)对党的纲领有如下的说明:(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二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暴风骤雨,中国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一天,北京沸腾了,中国沸腾了。那一刻,举国欢庆,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来庆祝这个伟大日子。

——摘编自历史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理论来源,并写出其诞生的标志。

(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3)请将材料三的空白补充完整,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2018-06-22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省级联考】海南省2018年普通高中基础会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