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学家总是将天与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体现出整体的思维特征,如《史记》中关于天象、自然及其对人事影响的记述等均属于此类。中国古代史学研究,肯定历史的变易过程是一种盛衰之变,如《汉书》中的本纪、列传、志、表四种体例都具有贯通意识,还植根于高度的社会历史和民族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书写历史的兴亡成败,史学家们不仅致力于追求史实之真,还将儒家圣人的是非作为史学道义的标准,书法不讳,《汉书》以“旁贯《五经》”为撰述原则。

——摘编自汪高鑫《中国古代史学的思维特征》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学产生于社会激剧变动的时期,是在晚清王朝腐败无能、国人饱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晚清时期,梁启超以署名“新史氏”在《新民丛报》上疾呼:“史界革命不起,在此时期,他还撰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等文,王国雄也认为“我国学术尚未达自觉地位”,不擅长“抽象”、不精于“分析”

——摘编自张越《论中国近代史学的开端与转变》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史学出现了最深刻的变化,全国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潮,194910月创刊的《学习》杂志就是推动这个学习的重要刊物。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大量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著作以指导史学研究,史学理论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何兆武、陈启能主编的《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他们指出“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对历史学的理解都有其理论的方面,前者是历史理论

——摘编自瞿林东《新中国史学五十年的理论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史学的思维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新史学”研究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史学出现了深刻变化的表现,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史学发展的看法。
2023-08-31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不断探索发展中,虽艰苦备尝但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经历了“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

——摘编自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小康社会提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编自于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及世界意义》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自陈金龙《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式现代化”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
2023-07-29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海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2)历史试题
3 .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不断探索发展中,虽艰苦备尝但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经历了“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

——摘编自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小康社会提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编自于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及世界意义》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自陈金龙《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前提。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式现代化”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傅抱石(1904—1965),中国杰出的美术家。幼年家境贫寒,但早早立下鸿鹄之志,刻苦努力。1921年,免试入江西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毕业后留校任教。期间参与组织“南昌青年学会”,追求进步,并出版《国画源流概述》等美术史专著。1933年,在徐悲鸿等人帮助下赴日留学,接受了一些日本画技法。抗战爆发后,随中央大学迁至重庆,在中央大学授课,同时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强调美术家应当“为民族复兴去尽最大的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后又担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参与并组织各种画展和国画研究工作,为我国美术事业发展及美术史研究做出较大贡献。1957年,他率中国艺术家代表团访问东欧并举行画展,展示中国绘画艺术,1960年,他又率团旅行写生,将时代精神融入画作,确立了“思想变,笔墨就不能不变”的观点,推动传统国画发展,次年举办《山河新貌画展》,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摘编自叶宗镐《傅抱石年谱》等


(1)根据材料,概括傅抱石对中国美术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傅抱石取得成就的认识。
2023-05-1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北京是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下四幅图片见证了近代北京的历史。观察图片后,完成相关问题。

(1)依次说出以上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怎样认识这段历史。
(2)请你选择其中一幅图片,为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设计一个解说词。(要求:所写内容包括历史背景、简要过程和主要影响)。
2023-04-0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英杰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支持。”

材料三   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英、美两国通过的法律文献及其确立的政体。并分别指出英、美两国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国)会、内阁的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中国宪政的主要尝试。
(4)列举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建立宪政颁布的主要法律文献。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宪政问题的认识。
2022-08-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赛曲最早是法国大革命中法国义勇军高唱的一支革命军歌,1879年第三共和国众议院在共和派倡导下通过决议,将《马赛曲》定为国歌。1882年总理弗雷西讷概括了马赛曲对于第三共和国的意义:“马赛曲是祖国的颂歌”,它使人想起“我们父辈的英雄主义行为”,它是“力量的源泉,荣誉的象征”,在1880年至1914年的几十年间共和政府在军队和学校中教法国士兵和学生们唱马赛曲,一时间高昂、雄壮的马赛曲响彻法兰西大地。正如尤金·韦伯所说,“到了19世纪末这支曾属于一个政治派别的好战、革命的歌曲成为了法兰西之歌,它传播的不仅是歌词还有强有力的认同”。

——摘编自顾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前期对共和文化的塑造》

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电影讲述了流亡到上海的东北青年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1935年伴随电影上映,《义勇军进行曲》开始在全国大范围传唱。1938年,丰子恺写道:“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喝“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座谈会,专题讨论国歌、国徽等问题。经过反复讨论,大多数人赞成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但有人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歌词存在异议,建议歌词作修改。周恩来认为原歌词可以激励感情,毛泽东也表示“还是原有歌词好”。最后与会者一致赞同不改歌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摘编自刘小兰《<义勇军进行曲>:从抗战最强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马赛曲》诞生和成为国歌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对法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且不必改歌词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歌的认识。
8 . 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东方红》是一首陕北民歌,下面是其歌词部分(摘录)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嗨哟,哪里人民得解放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嗨哟,哪里人民得解放


(1)根据歌词内容,指出《东方红》民歌所表达的主题。
(2)请谈谈你对主题的认识,用具体史实论证之。
9 . 【中国近现代基层治理】

材料一     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县组织法》,1929年,国民党党代会通过的决议强调“今后必须矫正从前重省轻县之传统观念”,“凡省内之国家行政,悉受中央指挥;凡地方自治与建设,悉归各县办理;省只为县自治之监督”,要求“制定县组织法及县自治法,并以行使直接民权之知识与方法,训练全国人民”.《县组织法》规定,县政府“于省政府指挥监督之下,处理全县行政,监督地方自治事务”。县政府不是代表本县民众的利益,而是代表上级政府意志。关于县政府的职权,规定“受省政府之指挥执行中央及省委办事项”.1934年,国民党通过了《修正县自治法及其实行法要点》,将“联保连坐”式的“保甲制度”推行至全国.国民党地方自治没有产生任何实效,其乡村改造计划最终失败.

——摘编白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

材料二   从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

——摘编自陈荣卓等《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与农村民主管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的主要特征。
(2)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革谈谈你从中国共产党探索建立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2022-11-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作品名称作品简介
   油画《启航一中共一大会议》。何红舟、黄发祥创作于2009年,作品采用写实主义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登船启航的这一历史瞬间
   油画《井冈山会师》。王式廓创作于1957年,作品描绘了毛泽东同志带领队伍欢迎朱德同志率领南昌起义队伍到达井冈山时的情景
   油画《遵义会议》。画家沈尧伊以独特的构图形式,描绘了遵义会议期间20位参会者各自的人物神态和内心世界
   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画家陈坚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递交投降书的场面
   油画《开国大典》。画家董希文创作于1953年,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盛大历史场景

(1)根据以上美术作品反映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史实,绘制党史年代尺,并对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任选一幅油画进行赏析,并谈谈你对美术作品所蕴含的史料价值的看法。
2022-03-17更新 | 49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