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地区的青年团就发展了6万多团员。组建1901个团支部,工厂企业中有1158个团组织;新成立的上海总工会根据新的工会组织原则把各种劳动者组织起来,组织了25个产业工会,2555个工会委员会。这些组织的建立(     
A.推动了基层民主建设B.提高了民众参政积极性
C.加强了党的统一领导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23-03-26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叶秋海棠”

清末民初之际,学部所编《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中对中国版图的想象有这样的描述:“我国地形,如秋海棠叶。出渤海,如叶之茎;西至葱岭,如叶之尖;各省及藩属,合为全叶。”中华民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新地理》中,延续了“一叶秋海棠”这一意象。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国政府推动下,除了教科书之外,“秋海棠”也开始广泛出现于报纸杂志等公共媒介中,并广为民众所接受。

“桑叶”与“蚕食”

“桑叶”是民国时期另一种对中国版图的想象。1922年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新法地理教科书》中这样描述:“全部地形好像横铺着的一个大桑叶;再巧不过,中国本是蚕丝的发源的地方”。到30年代救亡话语体系将中国版图抽象为“桑叶”,将日本版图抽象为“蚕”。1938年,在题为《我们不怕鲸吞!我们只怕蚕食!》的抗战漫画中,所显示的桑叶被蚕食掉的中国版图的部分,与当时日军所占领的中国国土的形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抗战期间的教材中,无论国民政府还是边区政府都存在着将中国版图比喻为“桑叶”的做法。

“雄鸡一唱天下白”

新中国成立后,一种新的中国版图想象应运而生,人们开始将中国版图比喻为“雄鸡”。据《人民日报》1952413日的报道:“西安的少先队员曾指着中国版图的模型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庞焕洲说,‘咱们祖国真像一只美丽的大雄鸡’”。而这一宣传极大推动了对这一认知的传播。此外,旧有海棠叶地图中难以突出台湾的地位,而雄鸡地图中,将台湾视为雄鸡迈出去的一只脚。这一解释被成功运用于政治解释之中,并成为大陆与台湾关系建构中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徐鹏《秋海棠、桑叶、雄鸡与中国》

依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准确完整,史实运用合理,语言逻辑清晰。)
2023-03-26更新 | 636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B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套人民币10元币样

注: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该套人民币正面主币主景图案还包括井冈山龙源口图案、延安清凉山图案、天安门图案;角券主景图案包括小丰满水闸、“毛泽东号”火车、农场拖拉机耕地图;分券主景图案包括民用轮船、民用飞机、民用汽车。同时,该套人民币第一次将国徽元素运用于票面图案设计。

——摘编自陈智超《试论人民币票面图案的时代特征》


人民币图案设计蕴含了丰富而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材料中提取两组人民币图案信息,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分别予以解释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3-24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这一事件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这一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爆发B.国民革命兴起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5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辉煌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变化统计表

年份

项目

粮食

棉花

原煤

1952年

总产量

16392

130.4

135

6649

比1949年增长

36%

193.4%

754%

105%

1957年

总产量

19505

164

535

13000

比1952年增长

19%

25.77%

296.3%

95.52%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1949年开始,中国法制进入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找到了正确的法制之路。

——摘编自董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民治”的主要表现。
6 . 1949年10月成立的第_届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如下:毛泽东担任主席,6位副主席中党外人士3人;4名副总理中,党外人士2人;15名政务委员中,党外人士9人;在政务院所辖的34个部门中,党外人士14人。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是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B.民主党派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C.开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D.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2023-02-20更新 | 29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1950年顾群创作的年画《女司机》,人们高举“向先进妇女学习”的横幅。该作品(     
A.反映女性成为工业化主导力量B.引导了新社会价值观念构建
C.表明了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D.激发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8 . 1949年,浙江省金华专区利用冬季农闲季节兴办冬学330所,参加学习的青壮年农民约2.4万人。到1950年底,金华专署及各县、区、乡、村普遍成立冬学委员会,具体领导农村冬学工作,全专区冬学增至5762所,参加学习的农民达32.29万人。浙江省金华专区此举(     
A.贯彻了“科教兴国”战略B.构建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
C.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D.有利于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
2023-02-11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法律形式保护妇女的婚恋权利,使他们摆脱了封建家庭的附属地位。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60%以上的城乡妇女走出家门,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建设事业。在三大改造时期,有1200多万农村妇女参加农业合作社。此外,女子的就业质量也不断提高,表现在就业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就业职位的提升。社会上激励和教育女性的刊物也特别多,包括《新中国妇女》《妇女园地》《西北妇女画报》(以农村文盲妇女为对象)等刊物。这些刊物不仅丰富了妇女的生活,也通过舆论宣传重新塑造了妇女的新时代形象。在1953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选举中,各级人民代表中均有一定数量的妇女代表,她们约占代表总数的17%。在1956年举行的第二次基层人民代表的选举中,参加投票的妇女人数及当选的女代表,都比1953年有所增加,当选女代表占代表总数的20.3%。

——摘编自余姣《建国初期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意义。
10 .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其中,“根本政治前提”是指(     
A.新中国的成立B.《共同纲领》的颁布
C.三大改造完成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