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建立初期,外国在华资产约12.1亿元,主要为英美所有。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禁运清单非常详细,除战略物资、军事物资之外,还包括大量的民用物资。到1953年,英国企业资产由6.9亿元减少到3.1亿元,美国企业资产由3.9亿元减少到1600万元。

——摘编自孙健《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1979年—2017年,中国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8965.2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商投资对中国增加投资、就业、出口、税收以及提高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起积极作用。但外商投资也带来诸多问题,如对国有资产估价低,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部分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等。早在1979年,中国就开展涉外经济立法,2002年公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新目录对外商投资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此外还修改、完善一些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摘编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十年代英美在华资产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外商投资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商投资的认识。
2024-01-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2 . 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减少国营机构经营的商品种类,扩大私营商业经营的商品品种”,“反对资本家不承认工人必要的民主权力,又要纠正工人对资本家提出的过高要求”等,这些措施
A.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B.体现了公私合营的策略
C.目的在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
3 .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的物价暴涨局面。与“银元之战”相比,“米棉之战”的显著特点是(  )
A.通过强制手段调控价格B.依据市场规律增加供应
C.放任自流听凭市场调节D.发行票证实行定额供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为了适应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需要,国家采取了直接计划和间接计划相结合的计划管理体制,加强经济发展国过程中国家行政命令的调节作用,1954年后,大型国营企业陆续收归中央各部直接领导。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和发展经济B.使国家对国民经济实现完全地管控
C.为实现工业化做准备D.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2023-01-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农村中“商人”阶级的划分和处置,这些规定旨在(     
分类名称标准处置
第一类商人、商业资本家或农村工商业家。以商业收入为全部和主要来源者。按照地主、富农处理,其家属的情况分配土地。
第二类地主、富农兼商人或商人兼地主、富农。占有并出租大量土地,超过当地地主土地平均值,农业收入和商业收入兼有。
第三类小商小贩没有或只有少量土地和资本,不雇请店员,自己从事商品流通者。土地分配按贫农处理。
注:如因劳力不足而出租土地者,不得以地主论,被称为小土地出租者。
A.夺取抗美援朝的胜利B.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C.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D.实施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2023-10-2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府需要大量粮食,包括军队用粮,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生产经营用粮,赈济救灾用粮等。但全国尚未完全统一,人民币信用不足,生产停顿,物价不稳,且由于长时间战乱和人口的增长,粮食产量也不容乐观。鉴于此,1950年年初,中央政府下令在全国范围征粮,下令贫农只需要负担其全部土地常年总收益的5%~10%,中农15%~20%,富农25%~35%,地主40%~60%。政务院明文规定:中央政府征收的公粮和地方政府附加公粮,两项合计占农村实际总收益的32%。对个别富裕农户,如地主等“最高者不得超过其农业总收入的60%”,特殊者应控制在80%以内。

——摘编自杨奎松《从“小仁政”到“大仁政”——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中共领导人在农民粮食问题上的态度异同与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征收公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公粮征收方案的特点及意义。
7 . 从 1960 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一方针实施的历史背景是(     
A.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B.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C.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D.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2022-01-2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再到富起来的光辉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9年至1978年,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系和经济基础,调动了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本前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片反映的三件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和经济基础的内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列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A.保卫国家安全B.发展国民经济
C.解放生产力D.巩固新政权
2021-08-2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21世纪的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于2020年2月发布。70年前,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令的实施
A.摧毁了封建的土地制度B.激发了农民参加合作社的热情
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D.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施
2020-10-2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