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1917年制定的宪法明确规定:“只有墨西哥人……和墨西哥公司有权购置墨西哥的土地、水域及其附近的土地。”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为了公共利益”而限制私有财产。从30年代起,石油、电力、主要矿业以及大部分钢铁工业都属于国营企业。50年代,墨西哥政府提出“稳定发展”战略,实行耐用消费品和部分生产资料的“进口替代”,禁止进口本国已能生产的工业品,而对技术设备则征收很低的关税,甚至免税。19621970年,墨西哥的GDP年增长率达到7.6%。直到60年代末,本国企业仍只能满足生产资料需求的30%。

——摘编自陈芝芸《战后墨西哥的经济发展战略》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在农村地区普遍建立供销合作社。作为国营贸易公司在基层的中介代理人,供销合作社在城乡经济交流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供销合作社一方面承担各类粮农土产的收购任务,另一方面将各类工业品输送到乡村地区,尤其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各类产品下乡。同时,中央还与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分别签订贸易协定,推销我国农土特产,进口必要的国家建设生产资料。至1952年,“中国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到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81.3%”。

——摘编自曹东勃、叶子辉《新中国初期重构经济循环的新时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墨西哥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并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墨西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及其结果。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初期重构经济循环的举措,并简析这些举措的历史意义。
2 . 有学者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实施的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结合所学,推知与这三个步骤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B.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
C.土地革命、解放战争、改革开放
D.解放战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建国后,以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前苏联金融模式为改革方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改革,通过接管官僚资本银行、改造民族资本金融业、取缔外国在华银行的特权等措施,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崔鸿《建国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演进研究》

材料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使农村人口摆脱贫困,我国农村的金融改革发展就没有停止过。如1996年,将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分开,农村信用社成为独立的银行形式;1999年,农村信用社通过承接中国银行的贷款,有效推动了向农村居民开放小额贷款;2003年6月,《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颁布施行;2006年底,村镇银行和小额信贷等诸多有利于农村金融体制发展的金融机构建立,翻开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新篇章。

—摘编自李金美《湖南农村金融扶贫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金融体系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与各帝国主义国家签约,基本收回关税自主权,国民政府用于192912月通过《海关进口税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7类,其税率从7.5%到27.5%不等:19311月又把进订货物分为12类,最高税率提升到50%:19335月,再把最高税率提升到80%,以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向来占进口商品第一位的棉纺织品,在提高进口税率后,进口量锐减:印花布在1929年以后的六七年内进口量减少了90%。19331217日,公布倾销货物税法施行细则,并同财政部、实业部一同设立倾销货物审查委员会,调查涉嫌倾销的外国商品,规定对倾销最严重者,如布匹、煤、水泥等,实施反倾销税。

——摘编自宝玉梅、林乘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保护国货政策》

材料二   1951年新中国第一部进出口税则税率结构(部分)   

类别税率主要商品
必需品免税农作物种子、金属矿砂、棉花、报纸杂志、书籍、有革命意义的印刷品、金银、科学仪器等
5农药、铜、飞机、航空器、机车等
12.5橡胶、加工出口抽纱原料、纸浆、纺织机械等
20磷、羊毛、工业用电冰箱、部分药品、铁皮等
需用品25小麦、缝纫机、部分化工原料等
40汽油、硫酸、塑料原料、印刷品、纸张等
非必需品50豆类、咖啡、纺织原料、收音机等
80水果、肉类、食用油、塑料制成品
100茶、饮料、海产品、煤、蚕丝等
奢侈品120山货、调味品、毛皮、化妆品等
200烟、酒、迷信品等

——摘编自杨圣明主编《中国关税制度改革》

材料三   中国的平均关税从2002年的15.3%下降到2005年的10%,继而降至2010年的9.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由2002年的18.1%下降到2005年的15.3%和2010年的15.2%;工业品平均税率由2002年的11.7%下降到2005年的9.5%和2010年的8.9%。目前,我国加入WTO的降税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关税水平不仅在发展中国家中是最低的,还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在部分细分行业也低于一些发达国家。……202271日起,我国还将对62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七步降税。调整后我国关税总水平继续维持7.4%。

——据人民网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政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存在的基本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2年以后我国调低关税税率的原因。
2023-06-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9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就指出:“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加强现代化的陆军,并建设空军和海军。”1959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中若干问题的指示》中提出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并指出我们在开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对国防建设给予重视。至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基本建成诸军兵种合成的现代化、正规化的强大军队,是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上第三支强大军队。

——摘编自齐德学、丁伟《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浅探》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初,我军在建设指导思想上实行过三次战略性的转变。第一次转变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朝鲜战争结束后,我军迅速完成了从战时体制到平时体制的转变,正式确立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军队建设指导方针。第二次转变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国家安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增加,我党、我军对战争与和平形势的判断发生重大变化。毛泽东明确提出:必须立足于战争,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全国、全军基本处于一种临战状态。第三次转变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个判断成为党和国家实行工作重点转移的重要依据。同年,军委扩大会议作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转变的重大决策,把军队建设从临战状态转到了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来。江泽民于1993年确定了新时期的战略方针,1995年提出军队建设要实行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两个根本转变”,这是第三次战略转变的继续和深化。

——摘编自赵一平《试论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初我国建军思想出现的三,次战略性转变的国际背景,并总结这一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
6 . 【时代精神与劳动模范】

材料一

延安时期,为配合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中共中央发起了“树立典型,表彰模范”的劳模运动。193812月,在边区建设厅召开颁奖大会,奖励了19位劳动英雄,这是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中第一次由政府举办的颁奖大会。1939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颁布《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惩条例》《机关、部队、学校人员生产运动奖励条例》等。这一时期,边区劳模运动从较为单一的奖励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发展为群众运动。随着大生产运动的开展,劳动英雄和先进典型大量涌现,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和建设的发展。

——摘编自王彩霞《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研究》

材料二

1950925日至102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有464人荣获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一时间英雄和劳模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示范效应转化成了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和志愿军战士杀敌的勇气。1951117日。齐齐哈尔机床厂马恒昌小组提出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紧接着,东北各国营公营厂矿又提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号召,一场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以调动集体力量,把高度的劳动热情与钻研技术精神相结合的群众性劳动竞赛,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逐渐深入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劳模运动的历史意义。
7 . 中国国情与道路探索

材料一   1953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建议以国家资本主义为将资本主义工业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使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分三个阶段逐步完成。1953年前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工业中的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销。自19541月起,国家开始重点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公私合营企业中,国家同资本家的合作深入企业内部,企业的生产关系由原来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变为国家和资本家共同占有。195511月起,中共中央作出逐业、分期分批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决定,这样,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使用、管理和支配。

——摘编自齐鹏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明了国企改革的方向,并在四川选定了100家企业进行扩权试点。1979年,国务院对试点企业在经营权方面做出了调整,如在生产上可以一方面进行适当的选择品种结构,一方面进行适当的计划外生产,试制新产品、价格可浮动;同时在分配体制上变“企业基金"(企业可从年工资总额中提取5%用于福利和奖励)为“利.润留成”,从而实现企业激励,提升积极性。国务院的文件下达后,试点范围迅速扩大,到1980年底发展为6000多家,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16%。

——摘编自李莉佳《国企改革与政府职能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在工业企业领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并指出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后到80年代初中国国企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2-08-24更新 | 223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段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建国初期,物价飞涨。政府依靠国营经济的力量和老区农民的支持,与投机资本作斗争。规定人民币是唯一合法货币,取缔非法的金融投机活动,组织粮食等重要物资的调运和集中。这些措施使物价迅速下跌,同时国营经济初步取得了稳定市场的主动权。为了根本上解决物价问题,人民政府集中全国财政收入到中央,统一全国物资、现金调度。政府还采取紧缩编制、加强税收、节约开支等措施,使国家财政收入迅速增加,支出相对减少。自1950年3月以后,财政收支接近平衡,物价也更趋于稳定。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的实现,结束了国民党统治时代物价多年高涨的局面,为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之初控制物价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功实施的影响。
2020-04-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分配土地。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高举反封建的战斗旗帜,为在全国消灭封建削的土地制度提供了一个基本纲领。同时,它在国民党统治区产生了广泛的政治影响,对随后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和巩圆发挥了推进作用。

——摘编自李佑新、高文学《土地改革对新中国制度建设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解放区和即将解放的地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以改变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做法,确立了“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土改总路线。中央和地方政府派遣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指导土改运动.1952年年底,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外,大陆土改取得了巨大胜利,约3亿农民分得7亿亩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及其他财产,最终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一项最基本的历史任务。

——摘编自新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推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王朝铸造了大量的铜钱。北宋后期,由于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又有许多铜钱被囤积或销毁用以制造器皿,出现“钱荒”。在此背景下,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遂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外贸易开通,中国现银大量外流,银价高涨,加上外国银元大量充斤中国市场,严重破坏了旧的银两制度。与此同时,由于铜矿开采量不足,出现制钱紧缺的现象,而制钱本身的一些缺点又难以适应近代贸易发展,这使旧制钱制度开始动摇。由此,清政府开始整顿币制,出现了银元、铜元与纸钞票等几种新的货币。由于没有国家银行,户部与各省均自有铸币权。不仅出现旧货币银两、制钱与银元、铜元、纸钞票等新旧货币混用现象,而且各处所铸货币的成色、分量也是参差不一,币制混乱。但中国自铸银元的出现,毕竟加速了银元替代银两的步伐,也为清末银本位制确立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刘四平、李细珠《张之洞与晚清货币改革》

材料三   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来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货币。为此,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5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数十年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

——摘编自陈雨露《人民币读本》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变化及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自铸银元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民币发行的意义。
2020-02-2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0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