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19501970年中国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部分情况介绍。   

高潮时间引进对象手段规模
第一次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借贷,以货物偿付结算;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强调自力更生共计102.3亿元,按20世纪50年代年均美元比价折合40.4亿美元
第二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延期、分期付款、补偿贸易43化美元引进方案,总投资的200亿元
第三次20世纪70年代末各类国家大规模借贷,开办合资企业,境外发行外债,出现设立特区思想78亿美元计划,总投资600多亿元

——摘编自陈东林《1564378: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逐步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不仅在各国大量的双边条约中得到体现,而且被许多国家条约和国际文献所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有这样重大影响主要在于其(     
A.超越了社会意识形态束缚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C.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D.化解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冲突
2023-03-23更新 | 182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加纳时,系统阐述了中国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如“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认为,援助是相互的”“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这表明中国(     

A.积极支持非洲的反对殖民主义B.践行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构建与非洲国家的伙伴关系D.奉行“不结盟”原则和精神
2023-03-23更新 | 954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这一外交政策上的转变(     
A.体现了中国外交革命性的特点B.反映出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转变
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D.坚持了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
2023-03-05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万隆会议的成功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可以分为国家间关系和思想意识两个层次。应该说,万隆会议是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的起点。“万隆会议(     
A.结束了同东南亚国家意识形态的对立B.带来了西方与中国的建交热潮
C.推动中国同亚非国家关系迈上新台阶D.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深入开展
6 . 下图为刊登于1955年11月27日《解放日报》上的一幅漫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取得B.“一边倒”方针的调整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7 . 1954年,在对待中国的立场上西方阵营首次公开分化。这年,中国与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同年,中国又与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这表明(     
A.中国与苏联关系开始恶化B.中国和平外交有新成效
C.英、荷摆脱了美国的掣肘D.第三世界力量开始崛起
2023-02-17更新 | 18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新中国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其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主要针对的问题是中国(     
A.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B.如何对待国民政府的外交关系
C.如何处理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关系D.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小平在会见基辛格时说,“在建立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基础上的旧秩序”,使得“贫国与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而“新的政治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经得住考验的不是霸权政治,不是集团政治,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使它同国际经济新秩序相适应”。

——摘编自罗昱《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材料二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逐渐崛起……西方列强不甘心将殖民利益拱手相让,不断打压发展中国家……因此,加强相互间的团结合作,反对新老殖民主义,捍卫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合作,既是亚非独立国家的迫切愿望,也是万隆会议召开的根本宗旨。

——摘编自余建华《万隆会议与中国亚非外交》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提出并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国对万隆会议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有意识地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还对有关的指责和攻击极力避免革命性和意识形态化的措辞。中国尽可能地强调作为亚非国家的身份,从而避免陷入关于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争论的陷阱。这一策略(     
A.适应了发展周边关系的需要B.为国民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
C.有助于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D.使中国赢得了良好国际声誉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