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并写入两国的协定,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B.以意识形态作为国家关系与前提
C.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D.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并极具包容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9年6月,毛泽东指出:“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或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这一主张(     
A.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B.指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施
C.为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建立营造国际氛围D.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即将实现转移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中外之间源远流长的朝贡关系和以此为主要内涵的宗藩体制岌岌可危。与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同步,朝鲜、琉球、越南遭受日、美、英等国的瓜分和掠夺,并最终与中国中断宗藩关系。1890年,朝鲜王太后去世,清廷最后一次以宗主国身份派遣使臣前往吊祭。1894年,朝鲜最后一次派遣使臣向清廷缴纳岁贡。1895年,依据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中朝宗藩关系宣告解体,也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彻底崩溃。

——摘编自李云泉《万邦来朝:朝贡制度史论》

材料二   19531231日,历尽周折,中印两国就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终于开启。当日下午1点,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了印度谈判代表。周恩来对客人们说:“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1953年开展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天好起来,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从新中国建立时确立的,它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处的原则。”

——摘自高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来的》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朝贡体制崩溃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与古代朝贡体制相比,新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反映了建国初期中国对外贸易情况。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对外贸易(     
A.适应了全方位多层次外交布局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C.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突破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
2022-10-27更新 | 804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可能出自(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中美上海公报》D.《中日联合声明》
2022-10-27更新 | 180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按照“________”方针,先后与苏联以及保加利亚、朝鲜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2)按照“________”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新中国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
(3)新中国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参加日内瓦会议(1)时间:________年4月。
(2)特点:新中国首次以________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
(3)结果:因美国的阻挠,会议并未解决朝鲜问题。由于中国的努力,________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4)作用:显示了新中国在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确立
①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________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②1954年6月,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在同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亚非会议(1)召开:________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
(2)特点: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________参加的国际会议。
(3)概况:中国提出并坚持“________”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
(4)影响:亚非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

2022-10-26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8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全国通用)
7 . 1949年10月到1951年5月,苏联等19个国家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有9个国家本是旧中国的邦交国,这些国家均在承认新中国的同时自行宣布断绝与国民党残余集团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出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8 . 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如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团结世界各地人民B.中国大陆领土基本得解放
C.新中国外交政策已经确定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2022-10-08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C卷-纲要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9 . 史料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史料二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史料运用]


(1)从史料一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史料二与史料一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2022-10-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10 .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1)时间及地点: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_______
(2)特点:战后第一次没有_______参加的国际会议。
(3)成果:中国提出并坚持“_______”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险。
(4)影响
①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
_______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③从1954年9月到1956年,中国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_______外交关系。
2022-10-0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