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1 .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2017-10-25更新 | 1463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陈经纶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2 . 从1949年苏联第一次在联合国要求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到1971年的20多年间,苏联对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态度也经历了从坚定、毫无保留的支持,到支持但不再提案,再到只支持、不发言、不提案三次不同的转变。这表明
A.苏联态度的转变与中美关系变化密切相关
B.中苏关系恶化使苏联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
C.苏联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中苏关系发展状况
D.苏联对华政策中的利己主义倾向日趋明显
2017-05-13更新 | 305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洲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1996年,在各成员提交的计划中,澳大利亚承诺到2000年关税总水平分阶段降低到0-5%,2004年,该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承诺到2000年以前简单平均关税率降到大致15%,到2004年,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

——据《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
4 . 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
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B.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
C.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与文告中的“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的是
A.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
C.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D.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2016-11-27更新 | 508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为赢得更多的国际空间,先后提出了“一边倒”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践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有哪些因素。
7 .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兴区域国际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2015·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8 .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A.反对美苏争霸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倡导求同存异D.重组大国关系
2016-11-27更新 | 1104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他的发言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