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的工业革命是后来居上的代表。19世纪初,德意志各邦纷纷实行全民义务教育,一些邦政府还兴办中等专业技术学校。30年代,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德国工业革命起步。在巴伐利亚国王支持下,德国第一条铁路于1835年建成通车。从40年代起,汉诺威、普鲁士等邦国开始规划和建设铁路。1850年以后,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超过轻工业,煤炭、生铁产量分别在1860年和19世纪70年代初超过了法国。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不变价格是用某一时期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目的是为了消除各时期价格变动的影响,保证前后时期之间指标的可比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计局先后五次制订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相关统计情况如下:

表1   1949—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业总产值轻工业重工业
194914010337
1957784405379

表2   1981—1984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业总产值轻工业重工业
1981517826632515
1984703034843546

备注:本表工业总产值数据不合村办工业,1984年如包括村办工业则为7606亿元。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物资统计司编《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德国工业化的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表1、表2中数据变化的原因。
2023-04-21更新 | 638次组卷 | 12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北京卷)
2 .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2019-01-30更新 | 3907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6届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2017-07-02更新 | 3910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考前热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为1952-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比重变化统计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现代化
B.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
C.标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确立
D.开始改变我国工业基础落后面貌
5 . 下表为1953—195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世界主要国家比较。据此可推知
年平均增长速度(%)中国苏联美国英国西德法国日本
1953-1957年18.011.63.63.810.17.915.0

A.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得到较好的贯彻
B.一五计划使中国经济总量超越西欧日本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
D.一五计划前我国的工业基础底子很薄弱
2022-04-13更新 | 522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近代以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
A.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B.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
C.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D.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2018-10-25更新 | 2974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8—2019学年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考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五年规划(计划)重大事件及成就
“一五”计划
19531957年)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同时不放松农业、轻工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科学进行工业布局,改变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坚持以国内力量为主的指导方针,处理好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的关系。“一五”时期,全党全国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不仅较好地完成了计划目标,而且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六五”计划
19811985年)
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有效地利用资源并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实现经济、技术的自力更生和现代化的步伐;加速开发国内能源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缩小区域和技术发展的不平衡等。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10%,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降至总人口的30%
“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摘编自《图解新中国历次五年规划(计划)》等

根据材料,就中国五年规划(计划)推动社会发展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3-03-26更新 | 374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以下为1949—1957年间与人民生活相关的部分农产品产量表。该表表明(       
农产品1949年1952年1955年1957年
粮食11318万吨16392万吨18394万吨19505万吨
棉花44.4万吨130.4万吨151.8万吨164.0万吨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积极性D.生产关系的调整使得农业生产取得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国家财政收入中有69.4%来自国营经济的上缴利润,国外的贷款占总收入的2.7%;在苏联帮助设计和装备的技术建设项目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所担负设计的工作量有20%~30%,机器设备安装量有30%~50%。这表明我国的“一五”计划(     
A.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B.证明了计划经济的先进性
C.完成了所有制结构的根本改造
D.体现了一定的“自力更生”精神
2023-06-01更新 | 358次组卷 | 22卷引用:北京市黄冈中学北京朝阳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下表为1953﹣1957年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比例,结合所学,可判断这一时期我国(     
工业农业水利运输邮电贸易银行物质储备文化教育卫生城市公用事业建设其他
58.2%7.6%19.2%3%7.2%3.7%1.1%
A.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发展迅速B.优先发展重工业及配套设施
C.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