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7 道试题
1 . 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4.5%和18.7%。这表明
A.国家优先发展工业B.留民经济均衡发展
C.经济增长方式变革D.工农比例脱离国情
2 . 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得出
A.人民代表主要是经政治协商推举出来的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3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是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016-11-27更新 | 17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怀仁县一中高二下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4 . 1956年,中共领导人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刘少奇指出,“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我看不可怕,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补充嘛!”这表明当时中国(       
A.深受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影响B.尚未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灵活务实D.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2016-11-27更新 | 113次组卷 | 7卷引用:2017届山西怀仁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6 . 据统计,1949~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这一现象
A.反映了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性
B.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D.说明农村城镇化的效果显著
2016-11-27更新 | 459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7届山西怀仁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7 . 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在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指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承担具体筹备工作。此报告提出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B.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的宪法
C.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急需法律保障
D.中央提出了发展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如:1956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这主要因为改革开放前
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B.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C.闭关锁国,社会发展缓慢
D.中国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落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三大改造后,陈云指出:“节制资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副作用。特别是一九五三年以后,对工业实行统购包销,商业自上而下派货,农产品独家收购,市场管理很严格,带来了消极因素。主要是产品品种减少,质量下降。这种消极因素过去就有,现在应该取消”。依据材料可知
A.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机已成熟
B.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全面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社会主义改造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10 . “我国的一切国家权力开始由全国人民普选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了。……我国政治的这种进一步的民主化,是在五年来人民民主建设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材料中的“五年来”是指
A.1945—1950年B.1949—1954年
C.1953—1958年D.1977—1982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