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8 道试题
1 . 1955年《人民日报》报道:湖北部分县袜子、肥皂、食盐、热水瓶脱销;有的地区为完成销售任务而限制购买,如买一斤糖搭一瓶白兰地酒,买一斤肉搭半斤干鱼;部分民众见商品供需紧张,干脆一次性买足了七年的火柴、两年的盐。出现这些现象的背景是
A.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人民生活B.西方经济封锁造成物资紧缺
C.计划经济形成过程存在矛盾D.国营经济尚未掌握经济命脉
2 .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019-01-30更新 | 2291次组卷 | 43卷引用:山西省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3年,鞍钢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鞍钢技术人员自主创造了一系列操作方法,并得到许多经验启示,在电气和机械设备层面有重大技术革新的产品就达545件,已成功研制的有钢绳厂的自动切断机等309件新产品。这些技术革新活动(     
A.使东北成为新中国重工业的中心B.推动了东北经济的均衡发展
C.得益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体现了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
4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2019-01-30更新 | 2284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5 . 国民革命期间,中国出现“留苏热”,国共两党多次选派青年去苏联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留苏热”再度兴起,这两次“留苏热”
A.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B.都适应了当时的形势需要
C.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人才D.都得益于国共关系的缓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56年,毛泽东说:“把什么东西统统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中央、省市和工厂的权益究竟应当各有多大才适当,我们经验不多,还要研究。”由此可见,毛泽东(     
A.肯定宏观调控的作用B.主张向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
C.重视发挥企业积极性D.认可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23-11-25更新 | 244次组卷 | 7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4届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工农业产品发展情况。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建设取得突出成果B.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C.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和发展D.贯彻了科学合理的经济指导思想
8 .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多时间中,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和各项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同时普遍召开了各级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积累了民主生活的经验。这意味着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趋于成熟
C.民主政治建设有了一定基础D.社会主义制度受到普遍欢迎
2020-08-12更新 | 846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中、师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阻挡和压榨中国民族工业的无疑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商品倾销,但这种状况在一战期间有了缓和的机会,“实业救国”思潮也在此时迅速崛起,同时也出现了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群众性抵制洋货运动,使得外国商品在中国国内市场上严重滞销。民国初年,中国工业产品的增加,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还要满足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如面粉业和冶铁业,由于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发展得较快,纺织业由于进口的减少也得到较快发展。但一战结束后不久,面粉进出口马上转为入超;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在这期间,纺织业由战前的231家增至1920年的475家;而冶炼业由战前的8家增至20家。另外,列强仍然通过直接或间接投资来控制整个中国的工业。如纺织业和采煤业,到1919年,外国资本仍然控制着近60%的布机和75.6%的机械采煤。

——摘编自吴才军《简析20世纪初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春天”短暂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认为苏联的经验对新中国有示范意义,只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依靠内部积累迅速建立起强大的重工业,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各种必要的装备,使现代工业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和支柱,才能加快推进新中国的工业化。国家制定的“二五”计划中指出,中国工业化建设在继续以重工业为中心,加快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加强工业布局调整的同时,对国家急需的科学技术领域进行部署,集中力量发展航空、电子、船舶、兵器、核能、航天等系列新兴工业。

——摘编自孙星《论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不同。
10 . 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推知:
项目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工人农民解放军归国华侨少数民族妇女
人数668274284100636030l77147
比例54.48%22.85%23.16%8.16%5.14%489%2.45%14.43%11.99%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性质
B.全国人民代表主要是由政协推选产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2021-07-28更新 | 551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铁路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