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8 道试题
1 .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国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这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1714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西省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2 . 2020年11月1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开始。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其主要政治目的是
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
2020-11-15更新 | 685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西省永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1953年,苏联对我国“一五”计划提出一些建议,例如:要十分注意农业的发展,不仅要大量生产质量好、价格低的农机具和肥料,还要保证工业品对农村的供应,发展城乡物资交流等。基于此,我国对“一五”计划作了较大的调整。这一调整
A.推动了农业专业化的实现B.避免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C.有利于工业化举措的完善D.实现了国民经济结构的均衡发展
4 . “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它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它”
A.增强了临时宪法的作用B.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开展
C.反映了基层民主的创新D.体现了多党合作的特点
2020-08-10更新 | 652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变工是由两户或两户以上的农民相互调剂使用劳力、畜力与农具,以满足各自农业生产上临时需要的一种组织形式。如图为1950年创作的《变工互助图》。该作品反映了(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深得民心B.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C.农业合作化已有一定的基础D.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2023-08-14更新 | 29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54年10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提出有关召开第二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其中包括调整政协的组织形式,地区和军队今后不再作为参加人民政协的单位,不再制定新的共同纲领,各民主党派经研究协商,-致同意。这一建议表明
A.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转变B.“共同纲领”的临时宪法作用结束
C.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确立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020-08-01更新 | 772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观是我们叙述历史的前提,规定着我们的一切叙事行为。十七年(1949-1966年)的“历史观”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权之建立和巩固为最终目标的历史观,反映着特殊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规定和诉求,力图通过重新整合各种革命史实的叙述实践来建构一段“全新”的历史图景。“新历史观”在十七年间随着社会历史政治语境不断变迁而逐渐演变的,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新民主主义历史观”(1949-1952年)“社会主义历史观”(1953-1957年)“共产主义历史观”(1958-1966年)。同时,不同的“新历史观”必然导致不同的历史书写状态的出现。

——摘编自陈灵强《十七年“革命历史叙事”生成与建构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种历史观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8 . 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2022-03-09更新 | 187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
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
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
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8-01-11更新 | 1317次组卷 | 4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