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依据《选举法》的规定,我国于1953年抽调25万余名干部奔赴基层参加选举指导工作。当年夏,受到农村灾情影响,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推迟基层选举时间的决定》,要求全国基层选举工作原则上推迟到1954年3月底前完成。上述史料可用于探究(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创建B.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实践
C.社会主义干部制度的完善D.政治协商制度的法制化进程
2 . 以下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浙江台州历史·第2卷》。这些史料反映了
1950年6月以后玉环、黄岩、天台、临海等县相继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51年海门、仙居、三门等县(区)依次召开了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至1953年底各县(区)先后召开过5次至10次代表会议。与会代表在听取政府的工作报告后,也积极进行讨论,对剿匪反霸、减租减息生产自救等问题提出许多建议和批评

A.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B.台州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C.爱国统一战线进入了发展阶段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推广
3 . 史料表明,1953-1957年间,上海共有21万人支援内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3万多人,熟练技术工8万多人,还有5万多人的设计、建设、安装队伍参加内地工程建设。这些支援
A.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有助于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有利于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
4 . 经济文化水平落后的国家如何选择工业化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在36个传统手工业行业中,受摧残的有8个行业。一部分原有的手工业在与机器工业的竞争与互补中,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发展,不仅体现为数量上的增长,而且反映到技术、经营和管理等层面。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城市手工业中的某些行业如手工机器修造、丝织、棉织、针织等行业均出现了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纵观18401949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这种民间以本土工业为基础的嫁接型工业化模式没有取得成功。

——摘编自彭南生《现代化中的“中国式”》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民族复兴,实现工业化与实现民族复兴之间发生了深刻的内在逻辑关联。毛泽东对工业化的思考是多元辩证的,他既看到了工业化对于中国摆脱亡国灭种的根本性危机的巨大作用,同时也意识到,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可以说,毛泽东科学地把握了工业化与国家独立富强之间的重要关系。

——摘编自徐坤《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

材料三   中国启动工业化战略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工业化先发国家起步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二三百美元相比,有较大差距。中国在工业化起步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西欧和西方衍生国水平的1/12。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对1949年人均国民收入的统计表明,中国仅27美元,远低于同期印度的57美元,也低于亚洲的44美元。

——摘编自郑有贵《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工农城乡关系的探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未受摧残的部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工业化与国家独立富强之间的重要关系”的内涵。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9年至1957年我国在工业化路径选择方面的合理性。
2024-03-24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荀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家之一。《荀子·王制》中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田野十一,关市几(检查)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霸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亡国富镇医,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7亿斤。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需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国家据现有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这个办法,后被称为“统购统销”。国家掌握粮食和原料后,切断了农民同城市资产阶级的联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到了八十年代,这种价格体系和管理体制已经成为改革的障碍,必须进行改革。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施“统购统销”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劳动者的生活在圈地(运动)之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困和失业问题日益突出。有产者惊恐万状地注视着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英国工人阶级组织的诞生。济贫制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减轻·了因为贫困问题而引发的社会危害。否则,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会更加恶劣。从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随着贫困问题的加剧,政府应该加大济贫力度,以缓和人民的不满情绪,但是在自由放任思想的指导下,济贫法越来越受到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指责。当时反对济贫法的人甚至包括不少劳动者。因为作为济贫法实施基础的济贫税是按照教区人头来征收的。

——摘编自郭家宏《富裕中的贫困:19世纪英国贫困与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肯定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认为现代中国人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也渗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之中。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便宣告中央政府“将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改革开放的动因,实际上也来源于改善民生的需要。人民的温饱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动力和压力,也正是基于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才有21世纪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中共十七大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党的宗旨的体现,也是对孙中山民生主义重视民生、关注民生这一旨趣的认同与继承。

——摘编自齐肖云《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济贫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在当时遭到反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贫困(民生)问题的态度,并列举史实说明这一态度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中英两国历史上工业化与贫困问题中得到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6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计划经济,无须广告
B.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C.产品质优,供不应求
D.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2018-12-1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玉山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一在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3年后一度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出现材料中广告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计划经济,政府控制
C.改革开放,经济发展D.特区建立,广告兴起
10 .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和问题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中外社会政治经济的演变。完成下列问题。
[史料研习]
材料一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美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材料二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 中国大清皇帝康熙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1)材料一描述了美国的哪些政治制度?材料二、三反映英国和中国的政治制度各有何特点?
 [理论指导和问题讨论]
世界不同地区,在走向民主政治过程中体现出复杂的特点并不断演变。这其中受到这个国家的历史特点、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和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实现政治民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中国和西方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