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设工业强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为建国方略提出的。1954年,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如果我们不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这是周恩来代表党中央第一次提出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构想。1957年,毛泽东将科学文化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列入了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整体构想中,周恩来说明工业现代化“包括交通运输在内”,因而“交通运输现代化”不再被单独作为一个现代化概念。1960年,周恩来将“科学文化现代化”改为“科学技术现代化”,这样“四个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便被完整提了出来。根据毛泽东的建议,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首次确定了“四个现代化”目标的规范表述,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四个现代化”的口号就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开来。

——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探索“四个现代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宣传画在我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宣传画的内容多是对一个时代的反映。下面是我国历史上某个时代的宣传画,这幅宣传画体现了当时(     
A.社会浮夸风大行其道B.建设规划脱离了客观实际
C.经济建设的方兴未艾D.国民经济取得了初步恢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图反映的是我国1952年﹣1955年所有制结构变化,这一变化(     
   
A.有利于生产力提高B.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
C.使经济结构更完备D.标志生产关系完成变革
2023-09-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图是1955年8月国务院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提倡粮食节约的宣传画。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得以全面的推进B.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C.工业化建设增加了粮食的需求D.农村土地改革取得巨大的成效
2023-09-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是1950﹣1957年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变化简表,这一简表表明我国(     
年份发展概况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
参加互助合作社组织的农户占总农户的比重10.719.240.039.550.364.996.397.5
其中:农业生产合作社0.10.22.014.296.397.5
高级社87.896.5
初级社0.10.22.014.28.51.3
农业生产互助组10.719.239.939.358.350.7
A.农业合作化获得较大发展B.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C.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改变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2023-09-2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1954年,顾生岳)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上图中的信息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9-2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4年斯大林上台执政时,面对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小农经济占优势的情况,斯大林认为,实行农业集体化是克服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巩固苏维埃政权的迫切需要。1929年,苏联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在很短的时期内,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用行政命令将农民使用的土地集中起来,组成劳动组合式集体农庄。制定了对富农采取了暴风骤雨般地“扫地出门”的消灭运动。同时希望通过工业化带动农业机械化,以农业机械化来推动农业集体化。面对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粮食危机,斯大林坚定不移地认为,只要建立起大规模的、机械化的农庄,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粮食问题。

——摘编自汤德森《试评斯大林的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材料二   1951年9月, 党中央制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采取稳步前进的方针,贯彻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制定了由逐步限制富农到消灭富农的剥削,通过和平改造富农的政策。面对工业基础薄弱的情况,党和政府采取了分两步走即先实现合作化,后实现机械化的措施。1953年10月,面对城市和工业建设中出现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中共中央作出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的决定。通过互助合作运动和爱国增产相结合起来,提高了粮食产量,有效缓解粮食供应紧张问题。1956年底,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在总结长期组织农民发展生产的经验基础上,1953年出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农业合作化的步骤,就是从简单的共同劳动、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到在共同劳动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再到实行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最后到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民集体所有制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新中国70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苏两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不同措施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启示。
2023-09-2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九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形成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能力,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经济体系,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华民族的江河水患,……打开了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往的大门。”以上成就取得的历史时期是(     
A.1919﹣1949年B.1949﹣1978年C.1978﹣2000年D.21世纪初
9 . 1954年,中国人民银行出版发行了一幅宣传画,号召:每人储蓄一元,可建设有10万纱锭的纺纱厂9家,可修铁路1000公里。这一宣传服务于(     
A.恢复国民经济B.抗美援朝战争
C.工业发展战略D.国家三线建设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推进,以及国内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中财委颁发的《关于编制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1953~1957年)是我国长期建设的第一阶段,以巩固国防,并保证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摘编自王天伟《中国产业发展之路》

材料二: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得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中国由此开始向西方贷款,引进外资,渐进地对外开放。同时,为应对开放带来的挑战,我国开始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工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梁孝《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成因。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