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8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使用频率的变化情况。1949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报道中上述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说明(     
A.外交原则随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B.社会制度影响媒体报道
C.中国外交服务于内政的特征更加明显D.战后两极格局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3-1957年,新中国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显著上升。这一时期还建立了一些旧中国没有的工业制造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等,交通、邮电、水利等国民经济基础部门也得到显著加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23-12-05更新 | 24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1956年4月,中央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表彰了4700余名“提前完成并达到优等质量五年计划指标”和在“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的全国先进生产者。这反映了当时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B.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
C.三大改造胜利结束D.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是创作于1951年的宣传画《陈永康互助组向全国农民挑战》(陈永康:农民,水稻栽培专家,50年代华东和全国水稻丰产模范)。该作品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建设已初见成效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局部试点D.农村生产关系改造的探索
2021-05-24更新 | 802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湖北卷)0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54年,中共江苏省委指出,普选工作的各阶段都应贯彻总路线的精神,各地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总路线,并结合中心工作推动普选。“搞好生产,迎接普选”作为凝聚共识的宣传口号,进一步催生出了各行业、各阶层中的爱国模范和先进典型。这可用于说明(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B.社会主义改造取得显著成效
C.人民民主政治得到认同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 .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多时间中,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和各项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同时普遍召开了各级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积累了民主生活的经验。这意味着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趋于成熟
C.民主政治建设有了一定基础D.社会主义制度受到普遍欢迎
2020-08-12更新 | 846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推知:
项目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工人农民解放军归国华侨少数民族妇女
人数668274284100636030l77147
比例54.48%22.85%23.16%8.16%5.14%489%2.45%14.43%11.99%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性质
B.全国人民代表主要是由政协推选产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2021-07-28更新 | 551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上海大隆机器厂公私合营后,资金利润率由1953年的11.8%上升到1957年的25.57%,全员劳动生产率也由1953年的1896元增加到1957年的6203万元。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A.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B.资本家工作热情提高
C.国家资本主义的推行D.新的企业制度的建立
9 . 下图是新中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新建工业分布示意图。新建工业分布出现明显的变化基于(     
       
A.实行战略调整以应对严峻国际形势B.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工业的区域分布重心已经发生转移D.调整工业布局以期推进西部大开发
10 . 下图是1953年《人民日报》转载的一副漫画,(大船上的文字为“生产合作社”)。该漫画

《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
A.作为艺术品不能作史料使用B.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
C.意在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D.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建立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