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制定并实施了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战略三个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三个战略的核心思想如下表所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战略

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战略

战略时限

1949~1956年

1957~1977年

1978~2020年

战略思想过渡时期总路线: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四个现 代化”战略思想的形成与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孔祥利《新中国成立 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与探索》

围绕“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变革”从上表中选取一个或几个阶段,自拟论题并加以解读。(要求:论题明确,时段清晰,紧扣主题,史实准确,持论有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图是1954年发行的邮票《技术革新》,邮票图案上的反围盘正在自动传送钢条,犹如火龙飞舞,十分动人;几位工人聚精会神的听鞍钢工人张明山讲解技术要点。该邮票的发行反映了(     )
A.技术革新推动工业化进程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逐步推进
C.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D.一五计划学习苏联先进技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为发表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幅宣传画《铲掉田坎连成一片》,该作品意在表现当时中国农民(     
A.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喜悦B.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支持
C.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智慧D.建成工业化的迫切愿望
2023-01-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统计,1954年宪法初步起草过程中,参加讨论的各界人民有103万余人,共提出118万多条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根据人民群众所提意见,对宪法草案作了若干改动。这反映了(     
A.制宪过程中的民主精神B.人民对于新宪法的拥护
C.起草宪法工作的艰巨性D.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
2023-01-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艺术班)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初,政府设置榷货务管理茶叶贸易。政府向园户(种茶的百姓)提供种植本钱,园户则将所焙制之茶除输租外全数交由政府收购,政府向园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又以较高的价格批发给商贾。至嘉祐(公元1056~1063年)中期,茶叶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政府对茶叶贸易实施改革,茶商与园户交易,则按质论价,可讨价还价,政府征收茶税。《宋史》记载,行禁榷(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茶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革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

——摘编自屠振林《我国古代茶叶专卖政策和茶税征收办法》

材料二1953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1953年12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摘自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三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摘自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茶叶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统购统销”政策的认识。
2022-11-19更新 | 369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50年,中国的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的不到五分之一,新疆、青海、宁夏和四川等内陆省份没有铁路。到1957年,全国铁路线长度翻了一番以上,这些内陆省份都有铁路通到中国其他地区。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A.已着手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B.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C.铁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D.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初见成效
2022-10-13更新 | 108次组卷 | 36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宣传画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浓重的时代信息。如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创作的中国画《一辈子第一回》,描绘了一位老人第一回拿到选民证时的喜悦之情,该画作反映了(     
   
A.土地改革取得显著成效B.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C.人民当家作主的新风貌   D.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8 . 1953—195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为18%,美国增速为3.6%。日本增速为15%。据此可推知( )
A.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得到较好的贯彻
B.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推动发展
C.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非常缓慢严重落后
D.一五计划使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苏日本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农民将土地交社统一经营,除按劳动日分配收入外,仍得按入股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得一定的土地报酬,即采取土地入股分红的办法。这种活动的性质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B.半社会主义性质
C.社会主义的性质D.具右倾错误性质
2022-05-09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

材料二   “一五”计划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下,由周恩来等主持编制的。该计划一面编制和开始执行,一面继续讨论修改,至19549月基本定稿。“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的特点及其实施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