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1 . 1953—195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为18%,美国增速为3.6%。日本增速为15%。据此可推知( )
A.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得到较好的贯彻
B.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推动发展
C.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非常缓慢严重落后
D.一五计划使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苏日本
2 . 某学者认为,“一五”时期,国家以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项目建设为核心,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领域的一系列做法,对于奠定工业发展基础、平衡区域发展差距、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壮大国有经济、推动城镇化第一次高潮以及确保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B.计划经济顺应了重工业的发展
C.国民经济结构渐趋于合理D.工业化有利于经济的良性循环
3 . 1957年,国家统计局《工人阶级队伍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有1950年及其后参加工作的职工社会出身情况,如下表所示。职工社会出身情况表(%),据表格可知
工人劳动农民转业军人个体劳动者
及一般市民
学生资本家
上海35.5212.952.6918.7516.085.94
天津39.1314.273.2712.2919.443.70
陕西26.2627.998.328.6722.950.52
新疆16.1625.4723.1918.1819.050.23

A.我国的工业化落后局面彻底改变B.西部地区的三大改造不彻底
C.内地与沿海原有工业基础差距大D.沿海地区工业发展非常迅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0年,中国的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的不到五分之一,新疆、青海、宁夏和四川等内陆省份没有铁路。到1957年,全国铁路线长度翻了一番以上,这些内陆省份都有铁路通到中国其他地区。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A.已着手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B.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C.铁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D.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初见成效
2022-10-13更新 | 108次组卷 | 36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重庆对全民所有制的累计投资达8.269亿元,其中重工业投资达4.91亿元,轻工业投资达5514万元。重庆塑料厂、长寿电、长寿化工)等7个建设项目被纳入全国“一五”计划的156个重点工程。这体现了
A.重庆战略地位的突出B.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
C.三大改造的重要成果D.合理的工业布局形成
2022-05-30更新 | 399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第十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火花”是火柴盒上的图案,不同时代的火花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痕迹。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图案,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选择的图案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5-26更新 | 226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
7 . 1954年,中共中央在一份批示中指出;对科技人才必须合理地使用他们以发挥其专长,必须使他们有可能集中精力和时间于科学研究工作;应当解决他们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缺乏必要的设备、经费和助手的困难和其他困难。这一批示的历史背景是
A.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B.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
C.大规模工业化战略的实施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2022-05-26更新 | 304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
8 . 下图邮票为辽宁阜新超大型露天煤矿,该煤矿由苏联列宁格勒煤炭设计院设计,于1952年8月开工建设,1953年7月1日正式投产。此图证明(  )
A.苏联开始援助新中国经济发展B.工业化激发了人民的建设热情
C.社会主义建设以重工业为先D.初步形成较合理的工业布局
9 . 重庆历史上经历多次大移民,形成而今“行千里、致广大”的地域特色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川渝地区天灾战乱不断,出现“有可耕之地,而无可耕之民”的状况。清初从顺治到乾隆时期,政府鼓励移民入川,“无主荒地,听凭百姓垦种,永占为业”“荒地耕种,十年起科”。据统计,清初重庆府人口约23万,到1820年已达230余万。重庆府初耕地从167112.4万亩,到1728年达1259.76万亩。期间红苕、烟草伴随移民传入,形成“田种禾稻、山种杂粮”的格局。移民中的汉族、土家族、壮族、回族等定居川渝后,在元、服饰、生活习俗等方面深入互动。

——摘编自周勇《“湖广填四川”与重庆》

材料二19371120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引发全国各界向西南大迁移。到19406月底止,内迁民营厂矿共452家,内迁设备12万多吨。重庆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重工业资本约占50%,改变了战前轻工业占优的状况。内迁重庆高校有中大、复旦等31所。1946年,重庆人口增加到124.5万,内迁人口包括有政府及各事业机关人员、沦陷区工商界人士、文化名人、学生、产业工人以及其他难民。随迁渝者日众,饭馆内苏(州)常(州)式的小馒头、汤包也都成为常见食物了。

——摘编自张瑾、龙海《抗战内迁大移民》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际局势日趋紧张。1964年国家定位把重庆地区“建设成能够制造常规武器和某些重要机器设备的基地”。1965年开始从沿海内迁了大批企事业单位,随迁的包括管理人员、熟练技工、科技人才等。经过三线建设者们的艰苦努力,重庆逐渐建成以重工业为主体、门类较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改革开放以后,他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中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10月,中宣部将“三线精神”列为新时代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摘编自田姝《三线建设内迁大移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川渝移民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内迁的背景及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三线精神”的理解。
2022-05-15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农民将土地交社统一经营,除按劳动日分配收入外,仍得按入股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得一定的土地报酬,即采取土地入股分红的办法。这种活动的性质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B.半社会主义性质
C.社会主义的性质D.具右倾错误性质
2022-05-09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