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别于1953年和1979年颁布了两部选举法。1953年《选举法》中规定,乡、镇、市辖区出席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采用以举手代替投票的方法,也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法;县级以上各级人大的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并仿照苏联模式,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选举法》在坚持1953年《选举法》的基本原则、基本精神等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改。如进一步扩大了选举制度中的选举主体,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外,基本实现普选。新的选举法中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并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据冯梦成《新中国选举制度60年发展回顾与反思》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79年《选举法》与1953年《选举法》相比,我国选举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选举制度发展的意义。
2022-03-1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调研卷(四)历史试题
2 . 1953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厉行节约、紧缩开支的号召,动员党政军民节约粮食。此后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和劳动生产竞赛普遍开展起来。至1958年初,全国积累资金高达900多亿元。据此可知当时
A.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粮食问题B.国民经济全面恢复任务艰巨
C.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协调发展D.节约运动推动了工业化建设
2022-03-03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重庆B卷)- 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前和之初,中国的土地和资产掌握在少数地主和资本家手中,为此,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年,以东北地区为主,增加了重工业的投资,抢修和新建铁路、公路,发展邮电通讯和水利事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凡属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民生计的事业,均应由国家统一经营。”

——摘编自史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材料二   随着远东形势的发展以及杜鲁门政府有意将对华贸易管制与马歇尔计划提供的经济援助直接联系在一起,1950710日,英国内阁授权英国贸易委员会停止须发向中国出口战略物资的许可证。从1951年到1952年,内地贸易在香港贸易输出额中的占比从35.96%下降到17.85%。1952年民间自行成立英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中国开展贸易。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派遣代办驻在伦敦,代办所承担的任务不仅“包括建交谈判,但同时却又须代表政府处理我国在英的侨务和商务问题。”

——摘编自吴浩、刘艳斐《1954年日内瓦会议与英国对华贸易政策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改造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英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变化,并指出这一变化的原因。
4 . 如图是创作于1956年的宣传画《报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人民民主政权得到有效巩固B.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D.人民公社体制迅速发展
5 . 重庆市在“一五”期间共投资7978.93万元。其中,地方工业建设1990.77万元,城市公用事业3163.02万元,文教卫生事业2540.54万元,农业建设71.9万元,建筑企业212.7万元。此举使重庆市
A.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B.民生得到极大改善
C.各行业发展相对均衡D.地方经济全面恢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凯歌行进的时期》是林蕴晖等著,198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491989年的中国》中的第一本,出版后影响较大,曾多次印刷。

该书忠实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奠基,新中国成立前三年经济恢复伟大成就,以及19531956年创业探索的艰难历程,书中对新中国诞生,国民经济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平外交的成就等作了详细探究。

书中谈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中共八大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只有7年时间……这7年,无论从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整统一和社会的政治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以及人民得到的实惠,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等等,都可以说是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书作者将其命名为《凯歌行进的时期》的理解。(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2-19更新 | 689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7 .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体现了
A.人民民主原则B.社会主义原则C.直接民主原则D.民族平等原则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从执掌全国政权的时候起,就注重从整体上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对旧中国的改造,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领导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延续的社会改革。


表2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改革简表
改革概况
土地改革1950年6月颁布《土地改革法》,至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消灭了地主阶级,与此同时,完成了对旧的乡村基层政权的改造
工矿交通企业民主改革1951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对工矿交通企业残余反革命势力和封建势力进行系统清理,对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行民主改革,极大调动了工人群众当家作主,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婚姻制度民主改革1951年5月,《婚姻法》正式实施,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引发了沿袭几千年的婚姻习俗的深刻变革,促进了婚姻关系家庭生活的改善和妇女的解放,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据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9 . 下图为1954年的一幅宣传画,主题为“学好本领,建设祖国”,它反映了(     
A.学校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厚植B.社会主义建设亟需人才资源保障
C.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实现民族复兴D.“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2022-03-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如果为下列图片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一五”计划的辉煌成就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成就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