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反映了1949—1956年《人民日报》刊文用词的使用频率变化情况。据此可知,我国这一时期(       
A.坚持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完成了对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
C.彻底打破帝国主义势力的遏制封锁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机逐步成熟
2022-04-25更新 | 355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届高三第八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把重工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同时也不忽视粮食生产在内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强调要依靠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来推动重工业。与苏联相比,中国的“一五”计划
A.优先发展军事工业B.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C.农轻工业增长迅猛D.较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3 . “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大量派遣人员出国学习考察,先后有近4万名中国公民赴苏学习,使新中国有了自己的科技队伍,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这些政策
A.全面贯彻了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B.有利于独立自主地发展科学技术
C.着眼于纠正苏联工业化模式弊端D.保障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实施
2022-04-15更新 | 190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校2022届高三考前押题卷历史试题
4 . 1950年到1953年,我国平均每年出口粮食31亿斤;食油出口1952年为29万吨,已超过战前,1953年出口又增长至33.7万吨,约占总产量的21.3%。这表明我国
A.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B.将农业发展放在首要地位
C.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D.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2022-04-08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模拟调研(四)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

材料二   “一五”计划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下,由周恩来等主持编制的。该计划一面编制和开始执行,一面继续讨论修改,至19549月基本定稿。“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的特点及其实施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它开创了通过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以市场机制自发推进工业发展的市场化内生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通过纺织业走向全面机械化、工业化的道路……。在其工业化过程中,英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保护财产和合同的法律,如《人身保护法》《货物买卖法》等,建立起保护消费者的商品检验制度和价格控制制度,制定保护投资者的《取缔证券投机法》,建立起保护劳动者的评定工资制度、工厂法和济贫法。与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美国依靠让农民广占耕地,以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农业的全面机械化推动了美国农业的迅速发展,这既为工业提供了市场,也促使农产品加工业一度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制造业,而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工业部门,又为美国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美国日渐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强国……当然,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也一度产生了社会及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为世界工业化留下了沉重的历史教训。

——摘编自周宇《论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1949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帝国主义者算定我们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看,等待我们的失败。……苏联……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之下,他们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直到19572月,尽管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和错误,毛泽东在讲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时仍然强调向苏联学习。他说:“为了使我国变为工业国,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已经有四十年了,它的经验对于我们是十分宝贵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选择的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路,在短时期内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也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摘编自公茂虹《向苏联学习工业化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美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历史教训。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选择向苏联而非英美学习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认识。
2022-03-22更新 | 576次组卷 | 1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壹元纸币。券面整体设计主题鲜明,富有时代特色,图中人物栩栩如生,色彩明快。该纸币设计与发行反映了

①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②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理念③一五计划的全面实行④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022-03-2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三模历史试题
8 . “五十岁的老司机我笑脸扬, 拉起那个手风琴咱们唠唠家常,想当年我十八就学会了开汽车,摆弄那外国车我是个老内行,可就是没见过中国车啥模样,盼星星盼月亮,盼的那国产汽车真就出了厂哟嗬嗬……”(     
A.歌曲赞扬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伟大成就B.表达了汽车制造者和文艺工作者的爱国豪情
C.歌词中涉及的这批汽车被命名为“东风”牌D.歌词体现了我国“一边倒”的联苏外交政策
9 . 1952年,我国钢、煤、发电量、原油、水泥、棉纱、粮食、棉花等工农业产品产量均大幅超过1949年前的最高产量。同1949年相比,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这些成就
A.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B.奠定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基础
C.体现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必要D.缩小了工农业发展之间的差距
2022-03-14更新 | 631次组卷 | 15卷引用: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从1949年到1954年,我国城镇人口由5765万增加到8249万。据估算,1953—1954年度,国家需要掌握粮食700多亿斤,实际缺口约430亿斤。这一情况表明当时
A.土地改革势在必行B.加快工业化的迫切性
C.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D.粮食自由流通势在必行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