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初,政府设置榷货务管理茶叶贸易。政府向园户(种茶的百姓)提供种植本钱,园户则将所焙制之茶除输租外全数交由政府收购,政府向园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又以较高的价格批发给商贾。至嘉祐(公元1056~1063年)中期,茶叶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政府对茶叶贸易实施改革,茶商与园户交易,则按质论价,可讨价还价,政府征收茶税。《宋史》记载,行禁榷(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茶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革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

——摘编自屠振林《我国古代茶叶专卖政策和茶税征收办法》

材料二1953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1953年12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摘自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三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摘自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茶叶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统购统销”政策的认识。
2022-11-19更新 | 369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图是1954年发行的邮票《技术革新》,邮票图案上的反围盘正在自动传送钢条,犹如火龙飞舞,十分动人;几位工人聚精会神的听鞍钢工人张明山讲解技术要点。该邮票的发行反映了(     )
A.技术革新推动工业化进程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逐步推进
C.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D.一五计划学习苏联先进技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为发表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幅宣传画《铲掉田坎连成一片》,该作品意在表现当时中国农民(     
A.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喜悦B.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支持
C.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智慧D.建成工业化的迫切愿望
2023-01-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统计,1954年宪法初步起草过程中,参加讨论的各界人民有103万余人,共提出118万多条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根据人民群众所提意见,对宪法草案作了若干改动。这反映了(     
A.制宪过程中的民主精神B.人民对于新宪法的拥护
C.起草宪法工作的艰巨性D.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
2023-01-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艺术班)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   安全战略》


根据“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的五个阶段变迁情况,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11-20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重庆大学文、理、医学院先后并人四川大学等高校,学校仅保留铁道工程、冶金、采矿等院系,重庆大学由综合型大学变为单一的工科院校。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推动教育大革命的开展B.服务于工业化建设需要
C.效仿苏联高等教育模式D.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某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基础薄弱。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人均只有三分钱。如果把三分钱分到每个人手中,什么事也干不成,而把全国5~6亿人的三分钱集中起来就能干一些事。该学者意在说明,新中国初期(     
A.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时机成熟B.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已初步提上日程
C.开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当务之急D.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具有必要性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五四”之后形成“高潮”的表现,分析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各地起义武装所起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概括“中国革命道路”的伟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建国初期中共如何建立现代宪政政治以及在经济领域进行的理论探索。
9 . 宣传画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浓重的时代信息。如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创作的中国画《一辈子第一回》,描绘了一位老人第一回拿到选民证时的喜悦之情,该画作反映了(     
   
A.土地改革取得显著成效B.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C.人民当家作主的新风貌   D.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表为我国建国初期工业、手工业和农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表。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建国初期(     
1949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
工业23.232.737.640.140.5
其中:现代工业
工场手工业
17.0
6.2
26.7
6.0
30.4
7.2
32.8
7.3
33.6
6.9
手工业6.98.89.610.19.2
农业及副业69.958.552.849.850.3
合计100100100100100

注:手工业包括合作化手工业及个体手工业。
①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②经济结构得到改善
③农业生产方式没有变化       ④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7-07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