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1 . 1957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今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六百二十八亿元》的报道,其中”六百二十八亿元”被编辑加粗,使读者一目了然。文中指出原煤、生铁、钢产量比1956年分别增长1800万吨、107万吨、77万吨。这个报道
A.说明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B.引发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浪潮
C.表明我国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D.体现了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优化
2 . 制度创新是古今中外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

——杜佑《通典》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政治制度创新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美两国采用的政体及两位人物在权力或地位上的不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3 . 1954年4月15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历时三个月的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展览会展示了鞍钢技术革新和基本建设的成就,会上劳模张明山、王崇伦等7人还建议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各地纷纷赴京参观学习,由此推动了全国性生产热潮。这表明当时我国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B.学习苏联经验开展技术革新运动
C.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D.工业化建设激发劳动者生产热情
2021-09-27更新 | 5219次组卷 | 40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构成情况。这反映出
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83年
中共党员55%57%55%75%74%68%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45%43%45%10%12%20%
A.民主集中制成为主要原则B.政协与人大具有互补性
C.人大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D.民主政治发展过程曲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照片是时代的见证。下图照片为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公私合营
A.发生在“大跃进”时期B.为制定“一五”计划创造了条件
C.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D.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6 . 1953年,重庆全民所有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达103个,其中由中央各部投资72个,由地方工业投资31个。“一五”期间,仅国家在重庆安排的基建项目投资,累计就达8.26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5.46亿元,占总投资额的66%以上;重工业投资4.91亿元,占工业总投资额的89.9%。这表明当时重庆
A.经济建设符合国家战略B.自力更生优化产业结构
C.带动了西部地区工业化D.推动了工业布局合理化
2021-07-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建国后,我国多次在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其中,1953年—1956年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年之后逐渐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以上三次改革
A.都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C.都采用了集体经营的生产方式D.都未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8 . 如下表所示,“一五”计划共编制了五次。从中可以看出
时间部门主要工作
1951年2月至6月五年计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五年计划的初步设想
1952年3月至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了五年建设基本任务、指导方针和主要经济指标
1952年底至1953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对1952年计划轮廓草案进行了充实和扩充.
1953年6月至1954年初国家计划委员会完成“一五"计划草案,把工业年均增长速度由20%降到14%—15%
1954年2月至1955年2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中共中央政治局,各地区、各部门,全国人大完成“一五”计划编制工作并征求意见,最后获得通过

A.努力探索本国建设道路
B.避免了国家经济决策出现巨大失误
C.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D.调动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9 . 如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该宣传画体现了我国
A.“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高速度B.过渡时期人民建设祖国的热情
C.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D.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社会风貌
2021-07-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公司,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到1921年,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后又创办申新纱厂获得巨额利润,在近代史上有“面粉大王”与“纺织巨子”之称。1922年因外国资本卷土重来,荣氏企业开始亏损,向日商借货350万日元,1927年因不愿认购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公债,被通缉。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及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民族经济备受摧残,荣氏企业负债达400万元,宋子文、孔祥熙等官僚资本乘机渗入。

——摘编自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词典》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导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主要因素。
(2)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发展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相比的进步之处,并分析取得进步的原因。
2021-07-1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