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1 .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2019-01-30更新 | 3911次组卷 | 5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图是杨之光于1954年创作的国画《一辈子第一回》,描绘了一位平生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老人的喜悦之情。这幅作品创作的背景可能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从民主德国进口的工业设备中以小型机床为主。到了1956年,中国在小型机床上的进口额降低到了1952年的水平,进口的品类也转向了高精尖的仪器。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中德两国关系的恶化B.工业发展战略的调整
C.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D.“一五”计划基本完成
4 . 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参议会
A.实行直接民主强调人民主权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
2019-04-29更新 | 2840次组卷 | 40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新中国成立前后,新解放的地区建立了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负责肃清残敌,维护社会秩序,接管一切公共机关、产业与物资、迅速组织恢复生产等工作。到1953年底,军管会召开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使人民参政议政。据此可知,这一做法
A.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B.开启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全新阶段
C.为中国共产党接管城市创造了条件D.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问题,提出了调剂人口的思想,但没有被重视。

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以《东方杂志》为代表,众多报刊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这些文章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下表为《东方杂志》涉及人口研究的文章统计表:

文章篇数(部分)涉及人口理论9篇,强调生育控制4篇,人口调查15篇文章作者(部分)陈长潇、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人口学者),竺可帧(气象学家)、彭家元(农业学家)、张荫麟(历史学家)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1957年马寅初著作《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60年代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概括民国初期人口研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影响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历史上人口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国家财政收入中有69.4%来自国营经济的上缴利润,国外的贷款占总收入的2.7%;在苏联帮助设计和装备的技术建设项目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所担负设计的工作量有20%~30%,机器设备安装量有30%~50%。这表明我国的“一五”计划(     
A.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B.证明了计划经济的先进性
C.完成了所有制结构的根本改造
D.体现了一定的“自力更生”精神
2023-06-01更新 | 363次组卷 | 22卷引用:历史(重庆A卷)- 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部分高校的设置情况

类别

数量

占比(%)

工业院校

38

21%

师范院校

31

17%

农林院校

29

16%

医药院校

29

16%

由此可知,这一举措意在(     
A.形成完整教育体系B.助推科研队伍建设
C.均衡高等教育类别D.适应国家发展战略
2023-04-26更新 | 357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重庆对全民所有制的累计投资达8.269亿元,其中重工业投资达4.91亿元,轻工业投资达5514万元。重庆塑料厂、长寿电、长寿化工)等7个建设项目被纳入全国“一五”计划的156个重点工程。这体现了
A.重庆战略地位的突出B.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
C.三大改造的重要成果D.合理的工业布局形成
2022-05-30更新 | 399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第十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某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基础薄弱。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人均只有三分钱。如果把三分钱分到每个人手中,什么事也干不成,而把全国5~6亿人的三分钱集中起来就能干一些事。该学者意在说明,新中国初期(     
A.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时机成熟B.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已初步提上日程
C.开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当务之急D.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具有必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