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是我国1952-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变化图。这种变化标志着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B.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C.人民政权的初步巩固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
2 .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在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均是空白,反而形成了以沈阳、鞍山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区,以京津、唐为中心的华北工业区,以太原为中心的山西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工业区,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工业区,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工业区,以兰州为中心的甘肃工业区,以重庆为中心的川南工业区等。据此可知,一五计划(     
A.旨在促进中西部工业发展B.实现了工业中心向西转移
C.推动了工业布局趋向合理D.以重工业建设为主要目标
3 . 下图是我国1954年发行的宣传画。该作品(  )
A.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B.赞颂了工人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热情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反映了青年成为工业建设的主导力量
2022-05-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3—1978年)GDP及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据图可知(  )
A.经济指标一直持续向好B.人民群众的经济建设热情高涨
C.经济政策调整作用明显D.经济发展深受国内外形势影响
5 .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这体现了
A.工人阶级居于主导地位B.人民代表大会的广泛性
C.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D.我国工农联盟的优越性
2022-05-09更新 | 315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东仪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后,随着铁路的兴建,促进了贸易地区的扩大。进口的工业消费品应有尽有,出口的农矿副产品包罗一切,甚至清政府禁止出口的粮食及豆类也被大批掠夺出口。……进口方面,消费资料占70%至80%以上,出口方面,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占80%。据1910年统计,进口商品中,消费资料占82.4%,其中直接消费品又占65.4%,而生产资料只占17.6%,机制品仅为6.8%。在6.8%的机器制品中,大部分还是外资工厂的产品。

——摘编自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

材料二   1956年,生产资料进口由1950年的4.86亿美元上升到14.32亿美元,占比相应从83.4%提高到91.6%,其中机械设备进口,所占比重由1950年的22.5%上升到53.6%,生产原料进口占比由1950年的60.9%下降到38.0%。生活资料进口由1950年的0.97亿美元增加到1.31亿美元,但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由16.6%下降到8.4%。

——摘编自李钢主编《中国对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主要因素。
7 . 如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在西藏得以成功实行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和西方议会制度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解决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A.AB.BC.CD.D
8 .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申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7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531日)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如何?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真实性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什么后果?
(3)材料三中所述“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其原因是什么?“包产到户”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2-04-2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工人王崇伦发明了“万能工具胎”,使一台刨床能顶6台插床使用,一年完成了几年的生产任务,王崇伦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邮票中的图像是王崇伦边使用机床边讲解的情景。上述材料反映出(       
A.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B.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C.人民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D.公私合营激发了工人的主人翁精神
10 . 下图反映了1949-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动。

据此可知
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完成B.我国逐渐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
C.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业生产D.经济建设中农、轻、重均衡发展
2022-04-21更新 | 475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