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涌现出无数典型和英雄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在收集到的下列两件历史资料(图1和图2)中,哪一件更能印证活动主题,请说明理由。

(2)为更深入的进行探究,搜集到如下三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进行评估与说明。
序号类别内容
日记王进喜在日记中写道: “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上只能记差距。”
书籍《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湖北人民出版社,1972年。
电影《创业》(以劳动模范王进喜为原型),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年。


(3)根据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时代精神的形成背景。

王进喜大事记

1923108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家庭
童年时期6岁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出去讨饭:10岁就进山给地主放牛
1949年一1950玉门解放后,他通过考试在玉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上了钻工,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19564王进喜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10王进喜赴京参加全国群英会,看到国没油烧而背着“煤气包”的公共汽车,感慨道: “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
19603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他主动请缨,带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到达大庆,之后与工友们日夜奋战,甚至跳入泥装池控制井喷,被誊为“铁人”
1969419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从此, “铁人王进喜”随着“大庆油田”的名字传遍中国和世界
19701115因胃癌在北京逝世,享年47岁
2024-03-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地质工作人员不满200人。1955年,根据国家地质、重工业、石油工业、煤炭工业四个部门的统计,仅工程师就已经增加到497人,高等学校毕业的技术员已有3440人。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政府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D.西方对华经济封锁被打破
2023-06-26更新 | 256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1223日至31日,全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所作的决定要点如下:……发展教育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大量举办业余补习教育,开展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对原有老解放区的教育,以巩固与提高为主,关键是解决师资和教材问题,改进师范教育,加强教师轮训和在职学习,培养称职的教师。对新解放区的教育,坚持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使他们逐步建立革命的人生观,逐步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加强革命的政治学习。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反对书本与实际分离的教条主义,坚持理论与实际一致.必须改进考试制度、学校的管理,必须贯彻与实行民主集中制。应设法改善教育工作者的物质和政治待遇。

——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决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2023-04-11更新 | 98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苏区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战斗组织。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红军家属在生产生活上的因难从而保证"扩红"运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生产和收集粮食、筹集物资以满足前线需要。合作社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查处和清除混入合作社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腐败分子,维护贫困农民在合作社中的地位,保证合作社的纯洁性。

——摘编自易棉阳《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

材料二   1950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合作社。经过最初几年的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已有社员1.5亿,供销社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快速推进,1951年成立互助组,1953年开始大规模推进初级合作社和高级合作社建设,1957年后,人民公社在广大农村逐步建立。

——摘编自彭远国《中国供销合作社历史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

材料三   1984年,供销合作社在恢复“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了以“全民”变“集体”,“官办”改“民办”为核心的改革,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农村商业网点。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作用,并决定恢复成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我国的供销合作社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摘编自张希深《中国供销社发展研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合作社发展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发展的认识。
2023-06-20更新 | 336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2年,北京同仁堂总经理乐松生在当时彭真市长的建议下,成立了国药研究所,开聘请了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从事中药剂研究。1953年,研究所成功研制出银翘解毒片、香连左、女金子片和黄连上清片等四种片剂,改变了中药没有片剂的历史。乐松生亲眼看到了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保护,他对公私合营的事也积极起来了,1954年,乐松生带头向国家速父了公私合营申请。同仁堂的工人们都非常高兴,因为他们感觉一下子就解放了。在国家的扶持下,同仁堂像中国其他中药企业一样,彻底摆脱了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简单的于工操作逐渐被机械化、半机械化的设备所替代。结果是素以“质高价昂”知名于世的北立同仁堂成药,在公私合营后连续几次降价,成为质高价廉的产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列欢迎。

——摘编自李建勋《民族工商业改造,老店同仁堂新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北京同仁堂率先进行公私合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50年代北京同仁堂公私合营的影响。
2022-09-10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居民是那么多,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各省间的水运交通,大部分又是极其便利,所以单单是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制造业。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余各地的国外市场,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中国的政策,就特别爱护农业,在欧洲,大部分地方的工匠的境遇优先农业劳动者,而在中国,据说农业劳动者的境遇却优先于技工。在中国,每个人都想占有若干土地或是拥有所有权或是租地。……近代中国人极轻视国外贸易,不给予国外贸易以法律的正当保护。

——摘自亚当·斯密1776年著作《国富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台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摘自《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中国古代制造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制造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6年,清廷在东北正式实行招商开矿政策,在金州、海城、宽甸、盖平等地出现商办矿业数十处。18987月,清廷任命贵泽办理奉天省(今辽宁省)矿务,开展矿产调查,设立矿务分局多处,发布告示,鼓励商人办矿。20世纪初,奉天省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商办矿业。

1909年,奉天省已有商办金矿9处,铅矿1处,石棉矿1处,铁矿2处,铜矿1处,煤矿59处。此外,俄、日等国也在东北地区投资建立了一批矿业公司,在本溪、抚顺、扎赉诺尔等重要矿区掠采矿产。

——摘编自衣保中、林莎《论近代东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在辽宁省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50年,苏联援建的50个重点项目中有1/3建在辽宁。1952年,中央对辽宁基建投资7.8亿元,约占全东北基建投资的70%,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16.3%,投资额和比重均大大超出其他地区。……"一五"期间,国家对鞍钢的改扩建共投资15.5亿元,占同期钢铁工业实际完成基建投资总额的52%。5年内鞍钢新增炼铁能力127万吨、炼钢能力184万吨、轧钢能力131万吨,分别占同期全国钢铁工业新增生产能力的37.5%、65.3%、82.5%。1955年,鞍钢生产的钢材供应了全国2000多个生产和基本建设单位的需要。此外,中央还对抚顺、阜新的煤矿工业,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的机器制造工业进行了改造和扩建。

——摘编自傅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对东北工业基地的经略与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辽宁地区工矿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地区工矿业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