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美三国的政治体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与欧美政体的主要区别。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解决农业快速发展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最终解决贫穷落后,才能最终解决农民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1953~1957年国家预算收入中,由农业及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材料二   1978年后,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向并没有立即改变。当农副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已能够满足城市需求的条件下,农民和农村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以上材料改编自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政策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
2022-06-08更新 | 4275次组卷 | 38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这体现了
A.工人阶级居于主导地位B.人民代表大会的广泛性
C.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D.我国工农联盟的优越性
4 . 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2022-03-09更新 | 187次组卷 | 29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社会主义改造期间,一资本家被提任为某工厂的厂长,工人们议论纷纷。对此,以下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资本家不可以担任我们的厂长
B.资本家就是要剥削我们,我们必须把他拉下马
C.现在是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他懂业务,我们在业务上还是要听他的
2022-02-26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曰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1-08-22更新 | 2020次组卷 | 5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青海湟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这一计划的最大特点是
A.优先发展轻工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2021-08-16更新 | 185次组卷 | 4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我国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深刻变革,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大跃进”的开展D.人民公社的普及
2021-07-2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3年、1920年中国主要消费品输入情况统计

时间棉纱粗布面粉火柴袜子
1913269万担521万担260万担2845万罗211万打
1920129万担253万担51万担848万罗55万打

——摘编自王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述论》

材料二   195212月,中共中央在《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重点”,集中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可以断定,到19527月至8月,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已基本确定,并在中共内部达成共识。

——摘编自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外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作家草明创作的长篇小说《乘风破浪》出版于195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现代史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宋紫峰在东北解放后被派往苏联学习炼钢,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出任兴隆钢铁厂厂长,他有魄力、有千劲,贴近群众,深受大家信任。在大话、空话盛行的年头,他尊重科学,敢于采用外国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管理方法,按科学规律管理工厂。在围绕如何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即增产20万吨钢的激烈争论中,他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顶住压カ,坚持自己的主张,又尽可能地尊重工人的意见,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他对那些片面夸大精神作用、一味冒进、违反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的现象尖锐批评、严肃处置,教育工人定要科学组织和实施现代化大企业的生产

——据草明《乘风破浪》等整理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概括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准确全面。)
2021-06-19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三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