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陈云文选》中载,建国后,北京市东来顺羊肉店公私合营后的状况:“原来只用三十五斤左右的小尾巴羊,现在我们(政府)山羊、老绵羊、冻羊肉都给,涮羊肉怎么好吃?……东来顺的羊肉原来一斤一块二角八,现在要和其他铺子一样,一块零八分。……原来一个人一天切三十斤羊肉,现在规定每天切五十斤……。”这种经营状况(     
A.说明公私合营不利于经济发展
B.高度集中经济体制建立的弊端
C.需要国家调整教条的经济策略
D.国家不善于经营民生类的企业
2023-03-03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选择题)-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项汇编(统编版)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

材料二: 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 年满十八岁, 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及文化程度的差别,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

材料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有精神病的人和依照法律被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除外。

——百度百科

(1)结合时代背景,阐述材料一、二、三中“选举权”内容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材料三中选举权变化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53年6月,中苏正式签订《关于供应海军装备及在军舰制造方面对中国给予技术援助的协定》(简称“六四”协定),我国向苏联订购战斗舰艇81艘以及飞机、海岸炮等技术装备。这体现了当时中国(     
A.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模式B.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基础
C.已经关注国防工业的自主发展D.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023-02-08更新 | 250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题专练第31题新中国成立后-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按题号专项限时强化训练(全国卷·新教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2年,临时中央政府指出消费合作社是发展革命根据地经济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抵制资本家的剥削和怠工,保障工农劳苦群众利益的有力的武器。1933年,中央苏区消费合作总社在江西瑞金成立,下设闵、赣两个省17个县总社,1140个分、支社,拥有29.5万名社员、322万元股金。消费合作社以“保证军需开用,支援革命战争”为己任,积极发行各种债券和股票,广泛吸纳民间闲散资金,有力地推动了苏区经济建设。

——摘编自《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

材料二   建国初,刘少奇提出,供销合作社是经济工作,要通过供销业务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也是政治工作,要引导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逐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里来。中央陆续出台《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章程(草案)》《农村供销合作社章程准则》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了各地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广泛发展,1952年底,广大农村地区的供销商业网络,逐步取代农村私商成为农村物资交流的主渠道。

——摘编自王贵宸《中国农村合作经济》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消费合作社”和材料二中“供销合作社”发展的相同点。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二中“合作社”职能变化的原因。
2023-02-04更新 | 34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在一个发展水平甚低、资本极度缺乏的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由于市场机制很难保证稀缺资源流向不具比较优势的重工业部门,因此就需要借助计划和行政命令配置资源。该学者意在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A.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是实现赶超发展战略的需要
C.是学习借鉴苏联经验的表现D.是特殊国情下的必然选择
2023-01-26更新 | 174次组卷 | 4卷引用:选择题专练第31题新中国成立后-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按题号专项限时强化训练(全国卷·新教材)
6 . 时代塑造青年,青年创造历史。在社会变迁中,共青团活动都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共青团的主要活动(部分)

时间共青团活动
1954年在北京苏联展览馆工地上诞生了全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活动是以提高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1955年团中央发出《关于组织青年参加边疆建设问题的一些意见》,广大青年热烈响应号召,迅速掀起一个全国性的垦荒热潮。
1957年党中央要求共青团“团结全体青年积极参加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以便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共青团积极响应
号召,带领广大团员和青年积极地投入到经济建设的各项事业中。
1963年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的通知》,广大青年提出了“像雷锋那样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口
号,此后学习雷锋活动的持续开展,一直延续至今。
1983年共青团在企业团组织和青年中开展以“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五小”智能杯生产竞赛活动。
20世纪90
年代以来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共青团主要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活动和青年文明号活动等活动。

——摘编自李星《浅析建国后不同历史时期共青团活动及其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史实,以“时代的青年”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1-15更新 | 391次组卷 | 10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测)
7 . 据统计,1953-1957年间上海市在人力资源方面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输送技术人员2970人,输送技术工人86043人、内部抽调124288人及社会劳动输送397801人,合计637922人,可谓是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上海市这一做法(     
A.促进了人力资源合理流动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C.适应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D.保障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
2023-01-13更新 | 363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22-23高二上·江苏南通·期末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律时间主要内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
《训政纲领》1928年第4条:国民党将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
第5条: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
第6条: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 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1-12更新 | 117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3年,第一次全国普选正值农忙,农民最初积极性不足。但这种情况很快发生变化,很多农民把选民证称为“当家作主证”,和土地证—起放到箱子里保存;还有妇女主动向村干部索要选民证;还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因未能参加选举而埋怨村干部。这一变化可以反映当时(    
A.社会动员取得成效B.基层民主自治的发展
C.农民政治地位提高D.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
2023-01-11更新 | 754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了由邓子恢主持修订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其中规定,“为了照顾社员种植蔬菜或者别的园艺作物的需要,应该允许社员有小块的自留地”,同时还要求“每口人所留的土地至多不能超过全村每口人所有土地的平均数的百分之五”。这体现了(     
A.农业市场化得到部分尝试B.农村经济调整效果初显
C.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调整D.社会主义体系日渐完善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