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1 道试题
1 . 社会主要矛盾下表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
序号会议、文件内容节选
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的讲话要完成土地改革,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作斗争,我们面临的敌人是够大够多的。必须处理好国内各阶级、政党、民族等各方面的关系,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
1952年毛泽东关于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国内主要矛盾的批语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依据材料,从①-⑤序号中任选两个,结合所学,阐述中国共产党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所做的努力。
2023-11-11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一五”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

项目总计工业农业水利林业运输邮电贸易银行物资仓储文化教育卫生城市建设其他
总额(亿元)427.4248.532.6082.112.830.8164.6
比重(%)10058.27.619.237.23.71.1
上表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情况。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23-11-05更新 | 13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表是我国1952年和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该表折射出(     
产量
年份
粮食(百万吨)棉花(百万吨)煤(亿吨)钢(百万吨)
1952163.421.300.661.35
1957195.051.641.315.35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B.重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C.社会主义改造如火如荼D.工农业体系结构完善
2023-11-05更新 | 16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4年《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设置(草案)》按部门划分,分为工业、建筑、运输、保健、教育等11个部门,按照国家建设需要在部门下设专业。工科类专业作为培养国家工业建设人才的主要阵地,在专业划分和设置上更加细致,门类也更加复杂,包含工业部门、运输部门、建筑部门三大部门的142个工科类专业。这些举措(     
A.推进了工业化的完成B.推动了教育合理化布局
C.有利于建设新型国家D.实现了科研全面市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3年初,部分地区出现了农民卖地的现象。4月,主管农业工作的邓子恢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尊重农民的私有财产,保护农民土地租佃自由、雇佣自由、贸易自由、借贷自由。这一表态(     
A.加速了土地改革工作B.服务于城市工业化建设
C.打击了土地兼并现象D.有利于稳定农业合作化
2023-11-03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312月,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19799月,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岳从欣《中国共产党关于“四个现代化”提法之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关于上述两个时期“现代化”的侧重点,并加以阐释。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自郭旭红《新中国GDP增长速度发展演变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三条及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列出信息并充分论证,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这里还要谈一下工厂在统一领导下的独立性问题。把什么东西都统统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中央、省市和工厂的权益究竟各有多大才适当,我们经验不多,还要研究。”由此可见,当时党中央(     
A.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作用B.坚持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C.反思了苏联模式的弊端D.摸清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2023-11-01更新 | 22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名校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1115日,国民大会在南京开幕,出席者仅1355人,其中,国民党籍代表855名。因此,人民称这次大会是“党民大会”。“国大”的召开遭到共产党和民盟的一致反对,如周恩来在次日发表声明说:“国民党政府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已于昨天开幕了。这一‘国大’,是违背政协决议与全国民众,而由一党政府单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

——摘编自罗昊《1946年“制宪国大”合法性研究》

材料二   19545月底,全国基层选举工作全部结束,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全国各地在21万余个基层选举单位,3.23亿登记选民中进行了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566万余名。在此基础上,又由省、市人民代表大会,中央直辖单位和军队及华侨单位分别选举产生1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其中,中共党员668人,占54.48%,党外人士558人,占45.52%。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充分代表人民的意志来制定国家宪法。19548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33次扩大会议。决定于1954915日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摘编自光明日报出版社《共和国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6年“制宪国大”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国民党“制宪国大”相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不同之处。
2023-10-18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金科大联考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世纪50年代,一首歌曲《老司机》唱遍城乡:“五十岁的老司机,我笑脸扬,拉起了手风琴,我们唠唠家常,想当年我十八岁学会了开汽车呀,摆弄那外国车呀,我是个老内行啊,可就是呀没见过呀,中国车呀,啥模样啊,盼星星盼月亮,盼的那国产汽车真的出了厂,哟嚯嚯……”这首饱含激情的歌曲(     
A.体现出“双百方针”的创作精神B.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顺利开展
C.激发人民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情D.反映工人阶级在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2023-10-18更新 | 453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南省平许济洛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