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国家出现以来,中国历代都制定不同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

记述出处
史料1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宁欣《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史料2太宗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司马光《资治通鉴》192
史料3(太祖)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熹《朱子语类》
史料4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随者,……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二   国学大师钱穆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要实现中国的民主化,我们首先要认识和了解祖宗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智慧。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西方的政治制度,将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移植过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所述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并援引材料中史料信息加以说明。
(2)结合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历程,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2 . 政治既包括典章制度,政权更替、治乱兴衰、也包括民族认同等各个方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朝建立后,以血脉等亲疏关系为纽带,分封了数量庞大的诸侯国,在周礼和周文化的长期浸润下,形成了以周人为核心的华夏族雏形。来自东夷部落的秦人先祖,在发展过程中空间受到挤压,迁往西陲之地,与西戎各部落经过长期的冲突、交流、融合,新的秦人逐渐形成。秦人在崛起的过程中,逐渐融入到夏、商、周以来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华夏族,同时还不断吸收了四周戎狄部族,扩大了华夏族的范围。春秋战国以降,周天子式微,诸侯征战不断,客观上加强了各诸侯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摘编自刘再营《周人、秦人与早期华夏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民族交融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使地方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的主要措施和元朝使“中央集权……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的措施。

材料三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3)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   (二)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伪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

(三)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觉悟空前成熟的日子。庆祝全解放区和全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庆祝全解放区和全国农民的土地改革工作的胜利和开展!庆祝全国青年和全国知识分子争自由运动的前进!

(四)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1948430日)


(4)1948年的“五一”劳动节11号,被称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声号角。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年中共为建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
(5)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构成建国初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容的三大政治制度。
2021-05-2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1952年底全国开展扫盲运动,在农村推行“速成识字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这反映了当时
美帝阶级农民出身群众贫农
95%100%92%99%95%85%

A.举国倾力抗美援朝B.社会各阶层消除对立
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D.准备进行民主选举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表2分别为1949~1983年温州地区瓯北居民收入情况调查统计和1956~1990年温州地区荆东村不同经济成分中的从业人员状况调查统计,调查对象主要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群。

表1   1949~1983 年瓯北居民收入情况


——据谢小荣《温州乡村60年发展变迁》

表2     1956~1990年荆东村不同经济成分中的从业人员情况


——据王少明《八十年代我国个体经济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0-12-0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据统计,在1957~1976年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部门份额中,农业得到的国家投资份额为12.4%,轻工业为5.1%,重工业为50. 2%。这种投资比例
A.促进了计划经济模式的确立B.与当时经济的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
C.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D.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创造条件
2020-12-0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以避免同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法”和“条例’’相混淆。这反映了当时
A.人民政协的职能面临转变B.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出现曲折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创建D.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已经结束
2020-06-25更新 | 398次组卷 | 37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面是1955年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作品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反映出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描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巨大成就
D.再现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盛况
8 .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现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原因有哪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因素。
9 . 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2019-12-04更新 | 1147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63年,中央高级党校派工作人员到外地出差时携带通用粮票20斤,要带专门的介绍信,并要求各地军警查验时放行。这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