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说:“用和平方法去达共产目的,要何日才能成功?假如要一百年,这一百年中宛转呻吟的无产阶级,我们对之如何处置……任其为三分之一资本家所鱼肉,其何能忍?”

——《新民学会资料》(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集体主义政治文化传统的国家,在寻求民主的过程中,扩大民众政治参与的起点只能通过组织型参与形式,而非个人型参与形式。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了中国政治参与的特点,领导、发动各阶层成立相应的各种组织,并帮助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成立进步的民主党派。

——王兵《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毛泽东关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近代追求民主的过程中有了怎样新的认识?分析其原因。
(3)材料三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通过哪些制度来实现的?你如何认识这种“特殊的民主”?
2 . 近现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
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传统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图2反映了什么现象?对中国传统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简表
年 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一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一1919
600
13000
75
1625

(2)根据材料二,分析1895—1911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当时社会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3)1912年—1919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当时有利的国内外市场条件是什么?
材料三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经济类型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4)读材料三,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有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111]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一1911

300

5600

31

510

191一1919

600

13000

75

1625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71.8%7.1%
(3)读材料三,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