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其工业化是在已经相当发达的市场经济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资源配置主要依靠市场。先是圈地运动,使英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率先在农业上实现了商品化生产,为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充足而又康价的劳动力。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加上广大世界市场的开辟,为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直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时,轻工业阶段向重工业阶段阶梯化渐进,大大加快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专利制度保护知识产权的国家,由此催生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为工业萌芽提供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张丽娜《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随着“一五”计划的展开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们党逐渐认识到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应该按比例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不断创新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把科技创新和工业发展创新相结合,例如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兴国、科教兴国以及创新型发展战略的提出。在工业发展中,既重视经济效益,同时也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GDP的高速增长。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化主张是符合中国发展实际和中国人民利益的。

——摘编自孙民《中国共产党开创工业化道路百年历程、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工业化相比,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有何不同之处。
2 . 新兴与发展

材料一前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于1981年率先提出了“新兴市场”(EmergingMarkets)概念,以进步、发展与活力来概括发展中国家中那部分发展较好国家的基本特征。有中国学者经过综合测算甄选,界定新兴市场国家为30个,简称为“E30”。

新兴市场国家分布示意图(E30,图中阴影部分)


不同类型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全球占比(%)

年份1998—20022003-20072008-2012201320142015
发达国家55.3751.2345.0242.1041.4841.06
新兴市场国家
(E30)
35.3438.9644.6047.3948.0347.31

——胡必亮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综合测度与发展前景》

材料二中国“一五”到“十三五”时期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长速度趋势表(%)


——编自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改革开放4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报告》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兴市场国家E30的地区分布特点。概括其GDP在全球占比的变化趋势。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出现过若干高峰时期。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023-01-0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11月,上海《东方杂志》编辑部发起了一次“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征稿活动。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来稿数量众多。1933年1月,《东方杂志》“新年特号”选择了100余人的稿件进行了刊发。(下表为部分刊发稿件表达的“中国梦”)

银行家幸乃器推翻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为中华民族发展扫清障碍
大学教授何思敬未来的中国将属于工农劳苦大众的同盟
公务员盛止戈梦想中的中国要“执国际之牛耳,解除世界弱小民族的病苦”
作家谢冰莹我梦见一个“没有侵略,没有剥削,没有战争和屠杀”的大同世界

材料二   1949-1956年《人民日报》关于国家话语高频核心词词频统计(部分)

词汇年份
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
频数频数频数频数频数频数频数频数
人民7435599342958198759973170895676980559297
民主2309018897146201161013792162181452515969
和平1506727107213822910819738239952234316405
注:据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戴录1949-1956年间《人民日报》发表的138687篇文章全部统计而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方杂志》选择刊发表中“国家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9-1956年段的高频核心词成因。
4 . 中国梦是充满辉煌、苦难与胜利的民族集体记忆,是中国文化精神、哲学基础和理想色彩的集中展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真正开启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消除了千百年来自“三北”(东北、北部与西北)的“边患”变成和平的边疆;把一个横行大草原的强悍的蒙古族变为能与其他各族共处的和谐民族,把一个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的藏民族拉近了距离,密切了与汉满民族的关系,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地解决了两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

——《世界当代史》与党的十六大、十九大决议

(1)据材料一,分析促进清朝前期“大一统”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知识分子“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宣传的思想主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前后,两条工业化道路在所有制结构和管理体制方面有何不同之处?
2023-01-26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材料二: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特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 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材料三:“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二归纳“一五”计划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一、三分析,“一五”计划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801-1850年这五十年内,英国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由20%上升到50.2%,提高了30个百分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据统计,自1801年到1850年间,共有327.6万移民进入英国,其中有近200万人是爱尔兰人。

——摘编自牟元军《论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以156个重点项目为中心,由649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化建设,这一时期平均每年进入城市的农民有165万。1952-1957年之间,西部城市非农人口比例快速增长,城市空间布局逐渐由东向西转移。在此期间,我国设立城市由135个增加至176个,其中东部地区的城市由69个增至72个,仅增长了4.3%;西部地区的城市由13个增至31个,增长了138.5%。城市空间布局的东、西部地区城市的比重由1949年的51.5%、9.6%转变为1957年的40.9%、17.6%,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速度高于东部地区。

——摘编自张涵冰《建国初期我国城市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01-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城市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中英两国城市化进程中得到的启示。
2023-05-1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在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执政经验,留下一批宝贵的政治遗产。“三三制”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它是延安民主的象征。随着抗战胜利的临近,新中国也在不远的将来可以望见,“参议会”将为……所取代。“三三制”民主的统战协商功能将分隔出去,因而更加凸显“人民民主”的实质内涵。那种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政治参与和政治教育的民主,将开辟民主的中国模式,而在抗战中形成的“延安道路”亦将延伸为“中国道路”。

——摘编自刘晨光《“三三制”民主:原因、问题与实质》


(1)分析材料一、二,说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探索的意义。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抗战中形成的“延安道路”如何延伸为“中国道路”的表现?
2022-11-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1936年提倡并推行了农业合作达动、1934年,国民政府颁布以西方各国合作法令为蓝本的《合作社法》。其中规定,“凡年满二十岁”“有正当职业”的“中华民国人民”均可入社,但“破产”者不得加入。同时,入社必须缴纳定额股金且必须对合作社的财产损失负连带责任。对于农村的合作事业,国民党人曾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合作来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救济弱者”“复兴乡村”“避免土地革命之惨祸”。然而,国民党政府发起的农业合作运动最后却出现了“非特无益于农民反造成剥削农民之新式工具”“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

——伍福莲《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等

材料二   新中国建国后,广大个体农户被迅速动员起来积极加入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组织,我国农村进入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办成了个体农户许多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像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依赖的农田基础设施基本都是依靠公社的整合力量和规模效益修建的。1954年起,全国逐渐建立起供销社。供销社一方面要及时保质保量地向农民供应各种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以有益于农民的价格收购和销售农副产品,“从商业上去剪除农民所受的中间剥削”。更具深远意义的是,供销合作社还通过与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增加了农副产品购销的统筹性,以服务于国家工业化战略。

——摘编自吴淑丽《农业集体化时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效用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历史意义和出现的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前形势下乡村振兴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晋短暂统一中国, 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

——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在古代中国, 宗族组织不仅是封建伦理秩序的维护者,而且是国家政权维护基层治安秩序的重要辅助力量。近代以来,宗族组织在西法东渐之下逐渐开始瓦解,成建制的国家法律体系触动了宗法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土地改革、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社会再组织过程,宗族权威丧失了合法性,国家权力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程度实现了对乡村社会发展的主导。

——摘编自潘振华、李小波《古代宗族组织在基层乡村治安控制中的作用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晋后期与前期相比“白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时期基层治理的主导力量并分析其演化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

材料二 下表所示为1952年和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对比表。

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19.1%1.5%0.7%71.8%6.9%
1956年32.2%53.4%7.3%7.1%接近于零

——张岂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历史新编》

材料三 全会公报提出:现在我们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郑谦、庞松《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第四卷)

材料四 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奇事”典型,并说明中国共产党正在探索怎样的革命道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变化的历史意义并分析导致变化的政策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判断这是哪一次重要会议并分析它的深远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中得出的重要认识,并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史实加以说明。
2022-12-19更新 | 249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二次模拟历史(必修)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