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版图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密不可分。纵观改革开放前后新中国经济版图的发展与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49一1978年为第一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强调区域经济广泛的平衡促进与重要工业内移;19781991年为第二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以特区为改革开放的突破点,进而引中出梯度集约式的发展战略;19912010年为第三阶段,开始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阶段,进而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和东部反哺中西部的发展局面;2010年至今为第四阶段,强调的是贯通东西和串联南北的经济带与城市群建设,并以“一带一路”的国际化布局推动中国经济版图的边界向更广泛的国际领域延伸。

——摘编自周立群等《中国区域经济新版图》

从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阶段,运用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阐述这两个阶段经济版图发生的主要变化。(要求:明确列出两个阶段,史实与所选阶段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2024-03-02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省校际名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2:中国高校之变

1951年11月中央教育部召开全国工业学院院长会议,揭开了1952年新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的序幕。

变化一:辅仁、金陵、圣约翰、震旦、之江、东吴、齐鲁等全国所有私立大学和原教会大学改为公立,裁撤部分大学的校名,其系科被并入当地其他院校。例如,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各系并入南京大学;被誉为“东方哈佛”的圣约翰大学约大校园,被划归新成立的华东政法学院。

变化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少数综合性大学得以保留,其他综合性大学都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或多科性的理工科大学。例如,在北“八大学院”;在全国,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最著名的四大工学院是华中工学院、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大连工学院:1952年12月,全国约70%的高校得到了调整,调整后全国工科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5.4%,占各学科之首。

变化三:调整中,独立建制的农林、师范、医药等院校的数量大幅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被停止和取消。“重理轻文”模式悄然形成。这种高校调整的结构原则和模式在全国各高校逐步推广并确立下来。

变化四:国家确定俄文为“第一外语”,清华大学首创的专业俄文阅读速成法被广泛推广,在全国高校掀起了学习俄文的热潮。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我国教育工作者广泛学习,全国高校学习苏联,开始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学生必须按照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学业。

——据百度百科《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整编


对1952年“中国高校之变”作出历史解释。
2023-09-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现代化的探索和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化”概念在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中随时代背景的改变而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变化。
历史时期主要论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312月,中共中央批发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特别强调:“实现国家社会主叉工业化,就可以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就可以建设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就可以保证逐步完成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改造。可见,在中国共产党当时的认识中.“工业化”主导并决定看“现代化”。
1959年底,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特别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这样,日后广为人知的“四个现代化”大体形成。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29月,中共十二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土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摘编自刘洪森李昊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现代化”话语内涵的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概念”为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解读。(要求:观点鲜明、史实准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024-05-3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4 . 卧薪尝胆

材料一   1903年创刊的《东方杂志》以启导国民为宗旨,由支持维新、立宪的张元济主编。1904年,有人在该杂志上发文指出,“廿年沼吴……彼之卧薪尝胆,无忘前耻者,此物此志也”。他认为,比当时中国正被反复欺凌的现实更令人心痛的是,中国面对凌辱而毫无羞耻感。

材料二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由陶行知等人发起,倡导平民教育和农村教育。1938年该会发表的一篇越王勾践故事写道,在离开越国之前,勾践已经构想好了计划,因此这不是真正的“投降”。几年后,当听到他们的越王会很快从吴国回来时,越国的百姓为他们的“抗战”领导人回家而欢欣雀跃。在勾践回国后,他发起了一次“总动员”,认识到越国如果要报仇雪恨,首先必须要教育和训练百姓,“男女老幼全国人民一起总动员”。作者在故事结尾写道,“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对于我们目前的求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四万万五千万人民的解放,卧薪尝胆的教训,还是有很大的意义哩!”

材料三   1961年有剧团尝试创作一部“卧薪尝胆”为主题的戏剧。创作者之一范钧宏认为应更多地重视面对逆境的坚定的恒心。还有创作者认为,必须表现出当代的精神,关注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需要做的事情,是减少或完全删除忍辱负重的主题,同时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振奋国家的时代精神。

近代以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叙述随时代变化而不断革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2024-05-11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阳供销合作社:过往与新生

19507月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后,我国开始建立各级合作社,全国总社、河南省社、南阳专区社先后成立,195010月,南阳县供销社系统逐步形成。

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供销社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19501953年南阳县供销社系统向农村供应了小麦、玉米、食盐、土布、肥皂、火柴等27种生活资料,供应铁锨、镰刀、犁辕等15种生产资料,并开始供应农药、化肥、药械及新式农具等。同时,为国家收购和为农民推销农副产品如土布、活猪、烟叶、棉花共20余种。1953年南阳县遭受罕见霜灾,供销合作社系统受国家委托,以低价向灾民供应粮食,全年共代销粮食约1500万斤。图51951~1954年供销社、私商、国营在南阳县商品流转额中的比重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初期,在市场化大潮冲击下,供销社经营出现困境。1995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根本目标是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南阳供销系统先后通过设立村级综合服务站等机构,不断完善供销社“支农”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急需的服务。如表为1994~1998年南阳县供销社系统支农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组织名称19941995199619971998
综合服务站(个)62110150193193
庄稼医院(个)1313214444
机防队(个)77131414
专业合作社(个)1251439
科技示范田(亩)13961281692500025000

——摘编自李建中《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不同时期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职能作出合理解释。
论述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遭到西方国家多重封锁。面对困境,宋庆龄根据周恩来总理的建议于1952年1月创办了对外报道刊物《中国建设》。该刊物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采用了工农业经济建设和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通过人民的生活变化来宣传新中国,如《厉行节约就是更快地建设》《我们驾驶第一架客机去拉萨》等。《中国建设》努力向世界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传播真实的中国声音,成为沟通中外的重要桥梁。

       ——摘编自徐锋华《<中国建设>的创办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宣传》等

为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建设》写一篇能够反映当时情况的短文。(要求:题目自拟,价值取向正确:史实准确,符合时代背景;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12-22更新 | 29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B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02018年我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变化表

1840年前后194919782018
原煤少量开采0.32亿吨6.18亿吨36.8亿吨
2万吨15.8万吨3178万吨11.33亿吨
原油无现代开采12万吨10405万吨18911万吨
发电量尚未使用43.08亿度2565.5亿度7.17万亿度

——摘编自《从三个历史节点看中国经济发展奇迹》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表中提取一个有关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理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