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某文件规定,“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这一规定(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基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顺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求D.深化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2 .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1套20枚,每一枚都有一个主题及若干表现元素。下列表现元素中,符合“制度奠基”主题的是(     
A.延安宝塔山、《论持久战》、抗日战争
B.河北西柏坡、香山双清别墅、渡江战役
C.五四宪法、人民大会堂、社会主义改造
D.大庆油田、南京长江大桥、十三陵水库
2022-07-05更新 | 752次组卷 | 1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从1956年开始,电话在中国农村迅速推广。到1960年底,99.1%的人民公社和86.9%的大队都通了电话,农村电话数量反超城市,电话通信在农村各级行政工作、人民的生产生活中都得到广泛应用。这说明了(       
A.政府组织动员能力加强B.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升D.国家建设重心转向农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某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基础薄弱。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人均只有三分钱。如果把三分钱分到每个人手中,什么事也干不成,而把全国5~6亿人的三分钱集中起来就能干一些事。该学者意在说明,新中国初期(     
A.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时机成熟B.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已初步提上日程
C.开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当务之急D.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具有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时期,农村集市贸易的传统基本上被保留下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6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内,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和集市贸易三条商品流通渠道并存,并各自发挥作用。这表明当时我国(     
A.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建立B.借鉴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C.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D.积极探索中国发展道路
2023-10-26更新 | 317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暨玉林市一模)2024届三10月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6 . 据统计,1953-1957年间上海市在人力资源方面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输送技术人员2970人,输送技术工人86043人、内部抽调124288人及社会劳动输送397801人,合计637922人,可谓是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上海市这一做法(     
A.促进了人力资源合理流动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C.适应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D.保障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
2023-01-13更新 | 363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7 . 观察如图,得到的最确切信息是

新中国成立60年国家体育发展战略重点变迁概要统计
A.体育法规的建立促进国家体育发展
B.体育发展战略受政治经济形势影响
C.国际体育交流促进竞技体育持续发展
D.群众体育活动成为改革开放发展重心
2022-02-01更新 | 401次组卷 | 6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安徽合肥·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编制了两次城市发展规划,在重点区域修建了大量高标准的地区性干道,功能区之间以及与道路布局的配合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城市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主要得益于当时(     
A.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B.人民建设热情普遍高涨
C.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D.社会制度统筹能力强大
2023-10-11更新 | 32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社会变革实际上就是指主要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革命,在广义上它统指“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技术变革则是指“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革命”,社会革命与技术革命并不是“两次革命”,“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

——摘编自韩保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史》

材料二1981年汕头市的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到2003年下半年汕头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6.87万家,涉及农业、工业、商贸、房地产、交通运输、电子信息、旅游服务等行业1/2009年,全市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9.6%;私营企业出口总额比2003,年增长2.4倍,占全市出口比重的42.9%。全市形成了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8大优势产业集群,到2016年1月,现有民营经济单位16.9万家,占全市经济单位的97.7%。与此同时,拥有全国五分之四的玩具上市企业,现有“新三板”挂牌企业均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非常活跃。

——摘编自杨玉民《改革开放40年汕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将“两种革命结合在一起的”的做法,并简析“两种革命”实施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81年以来汕头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黄金时代”的表现,结合所学,从改革开放政策的角度,分析“黄金时代”出现并不断发展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2年,临时中央政府指出消费合作社是发展革命根据地经济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抵制资本家的剥削和怠工,保障工农劳苦群众利益的有力的武器。1933年,中央苏区消费合作总社在江西瑞金成立,下设闵、赣两个省17个县总社,1140个分、支社,拥有29.5万名社员、322万元股金。消费合作社以“保证军需开用,支援革命战争”为己任,积极发行各种债券和股票,广泛吸纳民间闲散资金,有力地推动了苏区经济建设。

——摘编自《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

材料二   建国初,刘少奇提出,供销合作社是经济工作,要通过供销业务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也是政治工作,要引导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逐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里来。中央陆续出台《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章程(草案)》《农村供销合作社章程准则》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了各地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广泛发展,1952年底,广大农村地区的供销商业网络,逐步取代农村私商成为农村物资交流的主渠道。

——摘编自王贵宸《中国农村合作经济》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消费合作社”和材料二中“供销合作社”发展的相同点。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二中“合作社”职能变化的原因。
2023-02-04更新 | 34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