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不断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体制,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中显示出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韩恩山《浅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彭真同志曾在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指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原则”。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摘编自人大制度研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

材料三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摘编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的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的具体表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20世纪50到60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1954年,全国人大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60年代中期又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心在“中国式”,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道路自信,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追随者,而是已经实现了超越,成为并列式的存在。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4-03-30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大题04 原因、背景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如何实现养民富民的社会经济,孙中山说:“统一以后,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孙中山明确地将农业当作基础产业,认为吃饭问题就是顶重要的民生问题。他还提出农工商业相辅相成的农经商纬论,认为“农以生之,工以成之,商以通之”“各尽其事,各执其业。”而且,他提出农业要走科技化、机械化的道路,搞科学种田,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

——摘编自姜朝晖《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传统养民思想》

材料二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成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把资本变成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时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的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致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我们主张物心两面的改造,灵肉一致的改造。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材料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更加公平公正、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毛泽东在1955年就明确指出:“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但是,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在全面建设新征程中,习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摘编自姜辉《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原则和现实途径》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实现富民的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共产党宣言》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关于改造社会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人民走向“共同的富”而采取的经济措施。结合所学,指出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应坚定走下去的道路及该道路的世界意义。
2024-02-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115~30日“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期间中央人民政府调入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物资统计如下:

中央人民政府从东北每日调运1000万至1200万斤粮食入关;天津从全国各地调运粮食3.2亿斤,准备布匹35万匹,棉纱5000件;上海从全国各地调运粮食4亿斤,准备棉布110万匹,棉纱2.8万件;汉口准备棉布30万匹,棉纱8000件;西安准备棉布40万匹。经过周密布置和准备,选择市场价格达到高峰之机,于1125日,在全国各大城市统一行动,集中抛售,使投机商措手不及。

——数据综合自《陈云文选》(1949~1956

材料二   1955年“平均每社生产11.9万市斤,其中高级社为50.4万市斤,初级社为11.6万市斤,平均每人生产粮食812市斤,其中高级社为966市斤,初级社为808市斤,……与1955年全国每农业人口平均生产粮食706市斤来比较,初级社平均多产14.4%,高级社多产36.8%” 。收入方面,1955年“平均每户收入为424元,……高级社平均每户收入为776元”。农民生活得到改善,从根本上改善了全国普遍贫困的状态,也证明了合作社的优越性。

——摘编自《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民生活得到改善,从根本上改善了全国普遍贫困的状态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周政权统治者对其统治区域的民族施以宗法分封、德化怀柔、因俗而治、尊王攘夷等民族政策,有效推动了夏人、商人、周人的民族融合,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成为稳定的华夏民族。……诸子百家提出的政治大一统主张和华夷统一的民族观,以及各诸侯国为实现统一所作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整体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摘编自韩国祥《中华民族政治大一统的历史发展及其价值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秦朝统一度量衡、车轨和文字,将王政范围扩展至全域,有力地促进了华夏地域的整合,形成了华夏”“秦人的大一统概念别称。汉代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将蛮夷纳入中原文化系统,为实现中华民族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提供了理论支撑。

——摘编自马慧、刘毅《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溯源的大一统思想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措施。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波澜壮阔。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举措,使得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得到不断增强和巩固,对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杨春娥、赵君《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与经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意义。
2024-02-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内容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二   立宪治国开创之功

19546月,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19549月,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如果说,《共同纲领》的制定与颁行,还只是新中国宪政建设的序幕的话,那么,“五四宪法”的诞生才算是正式拉开了新中国宪政建设的锦绣帷幕。

——摘编自文正邦《共和国宪政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宪法”诞生的背景及“开创之功”。
2024-02-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户籍管理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实行粮油棉布等生活必需品计划供应,户籍管理和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开始纳入国家计划之内。1955年,国务院颁发文件,确定“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作为人口统计指标。个人从农村迁移到城镇地区从事非农业工作,必须向相关部门申请。离开本人户口所在地的人没有粮食配额、单位住房、或者公费医疗。

——摘编自萧冬连《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考察》等

材料二   198410月,《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通知规定:农民可以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并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1985年,作为人口管理现代化基础的居民身份证制度颁布实施。1997年,国务院出台文件,规定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摘编自白阳等《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历史回眸》

材料三   农村劳动力在不同行业的分布比例(%)

年份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其他非农行业
198581.97.403.051.171.255.25
199079.47.693.621.511.656.17
199571.88.824.892.182.609.72
200068.48.575.612.443.6511.3

——摘编自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户籍管理制度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户籍管理制度发生的变化及其意义。
2024-02-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执行“一五计划”,贯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1956115日,距农历春节差不多还有一个月,天安门广场却显得比春节还要热闹。首都数十万人在这里举行集会,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随即,全国各大中城市也相继举行同样的集会,宣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大规模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即将拉开。……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一大批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

——摘编自罗平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的伟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性转变。
(2)结合材料和所学,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谈谈对改革开放意义的认识。
2024-02-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仁堂”商标


       
                 北京同仁堂

材料二   北京同仁堂大事记

时间事件
15世纪初乐良才由宁波迁到北京,以铃医(即走方郎中)走街串巷行医卖药。
17世纪初乐凤鸣在北京前门大栅栏路南建立同仁堂药铺,编著《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簿》和《同仁堂药目》。
1723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历经清朝八代皇帝。
1900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同仁堂铺面房被烧。
1950同仁堂在抗美援朝捐献运动中捐献旧人民币6亿9千万元。
1953年底同仁堂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基层党支部。
1954同仁堂率先实现了公私合营。
1957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正式建立。

——摘编自《同仁堂史》

材料三   截至目前,同仁堂的境外门店有160余家,涉及零售终端、中医诊所、养生中心和文化中心等,辐射28个国家和地区。依托全球门店,同仁堂已为全球约5000万人送去了中式健康解决方案,并在上亿人群中推广了中医药文化。有35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同仁堂,依托国际化发展“四步走”战略,历时30年,以十年一台阶的跃升节奏,把中医药文化逐步传播到港澳、东南亚和欧美主要国家,成为文化出海的一支重要力量。

——引自2023.12.5新华社《瞭望|同仁堂携中医药登上国际舞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同仁堂”商标中的文化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同仁堂在服务对象、企业性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北京同仁堂发展历程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启示。
2024-01-31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初,石家庄只是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庄。随着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通车,石家庄市成为交通枢纽并迅速发展。石家庄位于广阔的华北平原,是重要的产棉区。1922年,大生纱厂在石家庄建成并投产,1926年拥有织布机300架,工人3300余名。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城市的规模扩大,到30年代,全市商户约2300余家,全市人口达63156人,石家庄逐渐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社会经济中心。之后由于连年战乱,石家庄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一五”期间,国家调整工业布局。国家在石家庄投资兴建由四个棉纺织厂和一个印染厂组成的纺织印染联合基地,使石家庄经济产生了跨越式发展,城市地域极速扩张。其中,棉一厂地选址涉及石家庄市郊的四个村,共征用土地561.67亩。随着石家庄城区的扩展与棉纺织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定居,建成了成片的生活服务区,纺织招待所、纺织医院、纺织职工大学建立起来,纺织职工居民区逐渐演变成为石家庄市人口稠密、设施完善、繁华热闹的城市中心地区。

——摘编自吴茵《棉纺织业与城市化进程:1921—1990年——以石家庄市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影响石家庄城市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期间石家庄棉纺织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