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1)【说一说】

材料   从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已然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划,一个是1948年到1952年,美国为欧洲重建所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另一个便是1953年开始的苏联援助中国的工业建设,它们都不出预料地达到了振兴经济的目的,不过却有着不同的路径和结果。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请回答: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的特点,并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进行说明。
(2)【谈一谈】

1977年6月,教育部在山西太原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对于招生制度要不要改革与怎么改的问题,会上还是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有人提出应按照1972年周恩来提出的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大学生的意见,恢复高考录取制度,允许选拔一些高中生直接升大学。会议没有接受这些意见,最后还是决定维持现行的招生办法,在此基础上作一些小的修补,招收占总人数2%~5%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黄如军:《伟大的转折:1978年的中国》


请回答: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的认识
(3)【辩一辩】

材料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纪委进行了机构改革,在宣传教育室基础上组建了宣传部。中纪委宣传系统把多个部门整合起来,一起在反腐宣传工作上发力。中纪委的网站点击量一直非常高。根据中纪委网站发布的数据,2014年全年网站点击量超过9.7亿次,最高一天超过600万次。据此,解放军报评论认为:“反腐似乎进入了‘大众麦克风’时代”。

——据习骅:《中国历史的教训》改编


请回答: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反腐似乎进入了‘大众麦克风’时代”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2022-11-2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然国际因素和总的意识形态倾向无疑地使中共领导人接受苏联模式,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却是他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切的使命感,……以及苏联是在落后的经济基础上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现有的唯一榜样,决定走苏联的道路几乎是势在必行的。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但是,我们工作中间还有些问题需要谈一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建立时,国家的新领导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可是到1957年,中共的领导人可以以相当满意的心情回顾1949年以来的一段时期。这个国家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即使是适度的、但也是显著的提高;国家的社会制度已经比较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中决定中国走苏联模式的“国际因素”是什么?概要回答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思想有何新的发展?
(3)据材料三,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2016-11-18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交成另一种东西。

——选自林肯《家庭纠纷》

材料二 所有敬仰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儿女,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等,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把握历史机遇,担当历史责任,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上的讲话

材料三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矣批准后变通执行。……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材料一反映了林肯的什么主张?为了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他颁布了哪部文献扭转战局?
(2)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中,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是哪次革命?此次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二中,我国为推进国家统一,在港澳台问题上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一项基本国策?它最早依据哪一法律文献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而确定下来?
(5)请你谈一谈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认识。

4 .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指出材料―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并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史实,谈一谈中国在20世纪是如何参与国际事务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研究者为研究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人的生活状况,搜集到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1月,上海《东方杂志》号召国人想象未来的中国,历史学家周谷城写下了一个奇怪的梦。他写道:“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我梦想着:此后我真能不再作什么梦想了。”

——摘编自1933年1月上海《东方杂志》

材料二   “领导们问大家,对自己分到的房子有什么不满意的,还有什么需要。但是我们想,跟过去比已经很好了,还会有什么不满意的,周围的医院、邮电局、花园、菜场什么都已经有了,方便得不得了。家里用的还是抽水马桶,那可是刚解放啊,全上海人家都还是倒马桶的呢。”

——原上海绢纺织厂先进工作者郑长保回忆1952年首次搬进上海曹杨工人新村的往事

材料三   “在工人新村大道的两旁,守望这欣欣的白杨,风儿挨家奔跑送喜讯……生活啊,长着翅膀在飞翔;多少个工人子女进大学,多少户工人家中挂奖状。多少青年儿女立下大志,走遍祖国四面八方;多少家庭妇女离开灶台,解掉围裙换上工装。谁说古来百家不同姓,这里的家长是亲爱的党……”

——摘编自上海诗人宁宇《工人新村漫步》(写于1957年前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周谷城这个“奇怪的梦”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20世纪50年代上海工人生活状况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024-01-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百年变局

20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21世纪,世界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某校历史学习社团围绕“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的新变化”分组探究,请你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一组:主要任务是探究“国际格局新变化”,为此制作了框图,以说明冷战与两极格局的演变。

(1)请你在②③处补充“形成对峙”的重要史实
示例:①“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__________________
在④⑤处补充“激烈对抗”的重要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

二组:主要任务是探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下为摘选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1977年部分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

            行业
国家
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
10010010010075

100100私有7575
联邦德国1007550100100
10025私有25私有

材料二   二战后部分国家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
农业195012. 2%23.2%50.7%
19902.8%5.1%7.2%
工业195034.7%42.2%22.2%
199025.8%40.5%33.6%
服务业195048.9%32.4%26.6%
199071.4%54.4%59.2%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在何处?

三组:主要任务是探究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历程,得出结论“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20世纪伟大变化之一”。

(3)小组回溯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过程。按时序完成示意图中对应条约的填写。

(4)小组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程,认识之一是“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从单独反抗到国际合作,从部分参加到广泛参与”。与此结论相对应的典型历史事件是(     )(单选)
A.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B.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
C.五四运动——抗美援朝D.国民革命——解放战争

四组:主要任务是探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以下为摘选的一张简表。

材料三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1949.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1953-1956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5)你认为表格中空白处可供选择的内容是(     )(双选)
A.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五组:主要任务是探究“中国与当代世界变局”,该组搜集到了以下资料。

材料四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趋势及人类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繁荣事业,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五   

(6)综合以上五个小组探究,结合所学,请你谈谈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变化与世界变化关系的认识。
2023-12-25更新 | 72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后,苏区教育方针指出:教育要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要为工农群众服务,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时提出的革命文艺方针与此基本一致。1933年,高尔基戏剧学校在瑞金成立,师生经常配合革命活动进行演出。

——摘编自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材料二   1937年,中国共产党将教育方针调整为“教育为长期抗战服务”。1938年,鲁迅艺术学院创建于延安,其办学目的是培养“抗战所需要的大批艺术干部”,后创作演出了《南泥湾》《黄河大合唱》等作品。

——摘编自郝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战火中的高等院校艺术教育》

材料三   1953年,文化部召开第一届全国艺术教育会议,提出高等音乐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般文艺修养、精通业务知识并掌握业务技能”的人才,并制定了“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方针,要“发扬民族艺术,学习苏联艺术教育的先进经验”,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音乐干部”。

——摘编自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1989》

(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艺术教育方针变化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重视和发展艺术教育的意义,并谈谈你对艺术教育方针调整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问题,提出了调剂人口的思想,但没有被重视。

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以《东方杂志》为代表,众多报刊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这些文章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下表为《东方杂志》涉及人口研究的文章统计表:

文章篇数(部分)涉及人口理论9篇,强调生育控制4篇,人口调查15篇文章作者(部分)陈长潇、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人口学者),竺可帧(气象学家)、彭家元(农业学家)、张荫麟(历史学家)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1957年马寅初著作《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60年代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概括民国初期人口研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影响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历史上人口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建立后,中国现代工业经历了一波长达10年左右的较快发展期。中华、鸿生、荧昌等厂出品的国产火柴已开始在市场上居于优势地位,原已无法维持的宁波和丰纱厂利润率高达139%,在如此厚利的刺激下,投资者趋之若鹜。缫丝、卷烟、榨油、针织、食品等轻工业部门,在大战前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突如其来的经济萧条,又使他们如大暑伏天而堕三九寒冬,诚如时人所论:“欧战既终,险象即生,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上海数十年之三大油厂竟同年倒闭,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一五”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有68个全部或部分建成投产。过去中国不能生产的高级合金钢、喷气式飞机、大口径火炮等,现在都能生产了。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工业部门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一五”计划是中国从一穷二白的战争废墟,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第一张蓝图。

——摘编自洪向华、石建国《“一五”计划:步履铿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14-1920年中国现代工业发展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概括“一五”期间现代工业发展的特点,并谈谈启示。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变化情况表



年份
全国工业
企业总产值
(亿元)
其中:公有制经济公有制企业占比(%)
国有企业
(亿元)
集体企业
(亿元)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19534501931742.93.8
1955534273414
51.1
7.7
195770437813453.619.0

——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整理

材料二   21世纪之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发展的常态。2004年和2008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本结构分别为65:35和52:48;非公有制经济GDP产出占比则分别为63%和70%,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强化。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有利于不同所有制经济各展所长,共同促进生产力发展。

——摘编自杨春学,杨新铭《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一种综合性的解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的含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所有制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4-01-1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