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3—1957年,新中国编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把几亿农民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从某种意义说,确实比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还要艰巨。报社在这方面用的力量最多。21篇社论,有12篇是专对农民说话。如《帮农民算三笔账》。社论强调应该从实际出发,通过农民的切身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生动事例向他们宣传大道理,用算细账的方法使他们从眼前利益看到远大利益,看到眼前利益必须服从远大利益。社论按照这个路子,帮农民算了三笔账,即:党、人民政府和工人阶级在解放以来使农民得到利益的账;农民按照党和人民政府的安排,把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卖给国家,对国家和农民有什么好处的账;农民响应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参加互助合作,对各方面有什么长远利益的账。社论列举了大量不容辩驳的数字,列举农民亲身经历的许多事例,丝丝入扣,由近及远,自然而然引出农民很可以甚至很容易接受的道理……这种形式效果颇好。

——摘编自李庄《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


(1)根据材料,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相关史实,请你以《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身份帮助农民算清这“三笔账”。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日报》上述社论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其工业化是在已经相当发达的市场经济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自由放任”指引着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先是圈地运动,使英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率先在农业上实现了商品化生产,农业的先行发展使人口得以持续增长。为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充足而又康价的劳动力。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加上广大世界市场的开辟,为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蒸汽机的发明,正式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技术革新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英国以纺织业为先导部门,采矿业和冶金业与其并行发展,带动了其他部门的产生和发展。工业化逐渐扩散到各工业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业中。通过产业结构演进进行工业的不断升级。对英国人来说,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几乎是浑然一体。直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时,轻工业阶段向重工业阶段阶梯化渐进,大大加快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专利制度保护知识产权的国家,由此催生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为工业萌芽提供有利的条件。英国还重视完善、改进立法与社会制度,为工业化发展深化保驾护航。

——摘编自张丽娜《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经济成为社会事业的核心任务,工业化道路始终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国家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资本,整合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乱象,通过“一化三改”,努力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随着“一五”计划的展开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们党逐渐认识到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应该按比例协调发展。面对新中国成立时百业待兴的局面,我国工业化道路探索主要是借鉴苏联经验,但随着中苏关系破裂,我们也看到苏联工业化道路发展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提出要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不断创新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把科技创新和工业发展创新相结合,例如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兴国、科教兴国以及创新型发展战略的提出。在工业发展中,既重视经济效益,同时也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GDP的高速增长。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化主张是符合中国发展实际和中国人民利益的。

——摘编自孙民《中国共产党开创工业化道路百年历程、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工业化相比,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不同之处。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英工业化建设对中国当代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启示。
2023-05-28更新 | 24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农业合作社规模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在美国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12年美国农产品总量的80%以及出口农产品总量的70%均来自农业合作社。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农业合作社正是由拥有农场所有权的农场主在非营利的基础上为提供他们自己所需要的服务而自愿组织起来的经济组织,是自有自享的法人团体。美国农业合作社类型众多,主要可分为供销合作社、服务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三类,美国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改革和创新,形成了“新一代农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在立法、资金、税收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农业合作社很大的支持,同时美国还有比较完备的农业保险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和私人农业保险公司提供种类多样的农业保险,大大降低了农业合作社的市场风险。

——摘编自赵冉、苏群《美国、日本农业合作社发展特点及启示》

材料二   农业合作化运动作为继土地改革之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深刻变革,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这一运动使中国在基本还处于半封建的状态下,短短几年时间就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正如胡绳所说:“这无论如何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国家的历史和党的历史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虽然我国在引导农民由个体经济转向合作制经济的时机选择上并不成熟,加之在运动中注入了太过明显的政治因素,以致合作化运动中一再产生重大偏差,但是这并不是合作制经济本身的问题……并不代表着合作制经济本身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这恰恰是值得我们今天深入总结历史教训的关键点,也为我们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建立农村合作经济提供了诸多启示。

——摘编自张勇《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反思与启示》

注:材料出处中“建国”应为“新中国成立”,为尊重原文,故不做改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农业合作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是“重要的里程碑”的意义,并分析“重大偏差”产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的启示。
2023-01-21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工业发展】

材料   19511956年中国参加的部分国际展览会概况

时间地点概况
1951布拉格国际博览会中国的展品受到了观众的特别重视与欢迎。馆内正面大照壁以天安门为背景,穹窿高翔着白色的和平鸽群,左面矗立着工厂烟筒。关于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文化教育、民族团结、国际友谊等图片悬挂于四壁。
1953印度尼西亚国际博览会中国馆共占地一千五百平方公尺,分为重工业、轻工业和纺织工业馆、农业馆三座,参观人数达50万以上
1955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中国馆不仅展览的丝织品深受欢迎,放映的多部精彩的电影也吸引了无数观众,如《光芒万丈》《中华儿女》《新中国的诞生》《百万雄师下江南》《中国民族大团结》《钢铁战士》等。
1956巴黎国际博览会中国馆展出了1432种展品,包括各种矿产品、机器、丝绸、茶叶和传统出口物资以及手工艺品。法媒报道:中国馆是博览会中内容最丰富、最美观的展览馆,我们希望建立中法之间的关系和友谊。

——摘编自夏松涛《19511957年新中国参加国际展览活动的形象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在成立初期参加国际博览会的背景,并谈谈其对当今中国的启示。
2022-10-16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新中国的新闻话语]

材料   1956年,《人民日报》以《致读者》为号角,宣布改版开始,阐明改版内容: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开展自由讨论,阐发社会言论;改进文风、活泼空气。社论指出,“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有许多问题,虽然已经有了正确的答案,应该在群众中加以广泛的宣传,但是这种宣传也并不能排斥适当的有益的讨论。相反,这种讨论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答案的正确性”。据改版后78两月的统计,62篇头条新闻中,反映经济建设的31篇、文化教育5篇、人民生活5篇,会议新闻2篇、涉外新闻14篇、公告性新闻4篇。

——摘编自邓铭《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与新闻理论话语重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背景,并谈谈这次改版对新时期我国新闻发展的启示。
2022-12-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部分)

阶段文物或情景资料相关历史文献资料

长汀县古城区岩杭乡出具给乡民的分田字据
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到“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晋察冀根据地农民游行,拥护减租减息政策
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要求地主减租减息;同时保证农民的承佃权,但需交租交息


北京郊区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将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四川广汉向阳人民公社“撤社建乡”
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制,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土地政策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土地政策“第三阶段”出现的社会背景并分析中共土地政策从“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转变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共土地政策变化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的瞬间定格为永恒: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波澜壮阔,壮丽辉煌,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

材料一   关键词:开天辟地党的诞生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1)党的奋斗历程刻骨铭心,请指出材料一中与关键词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其指导思想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共“七大”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谈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历史认识?
2022-10-2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上·山东·专题练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五年计划

材料 从1953年起中国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截止目前实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五年计划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至深。下面是部分五年计划(规划)的目标关键词。

一五计划
(1953年——1957年)
工业计划每年增长15.5%;集中建设156个项目;建立工业化初步基础;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超英赶美。
二五计划
(1958年——1963年)
重点抓粮食、钢铁等生产建设;完成工业化,将15年的赶超英美变成10年,之后又降2年至3年;实现 “四个现代化”。
六五计划
(1981年——1985年)
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巩固、提高方针;战略步聚分两步走;工农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4%,争取达到5%%。
八五计划
(1991年——1995年)
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平均年增长速度原计划为6%,1993年十四届二中全会建议修改为8%——9%。
九五计划
(1996年——2000年)
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 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十五计划
(2001年——2005年)
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

——摘自《发展》(2010年第十二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年计划(规划)的认识与理解。
2022-08-11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记》

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的初控》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这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回答
(1)材料一分别反映了西周哪两种制度,其作用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比较雅典公民大会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新中国成立至今,民主政治建设风雨走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022-10-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将“工业自己,农业中国”作为对华基本经济政策,迫使中国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中国农产品及农产制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导致中国粮食大量出超和农村劳动力流失,饥荒问题屡屡发生。因此在进行农业雇佣经营、农业公司化、集团化经营之外,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改良”尤为关键。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主张农事发展“必先通格致,精织造”“与洋人分利”;梁启超在《农学报》中强调“近师日本,以考其通变之所由”;袁世凯也呼吁农事应“专部以统之,学堂以教之”。1906年,清政府将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并对农事事务实行分科办事、垂直管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分别组织了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和耕种合作社,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

材料二19491957年,中国农业产业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推动了全国土地改革。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农产品“统销统购”政策,以确保有限发展重工业所需的大量资金和资源。19581977年,农业发展中存在“左”倾思想,存在着严重的浮夸风,经过政策的不断调整和种植技术的创新,到1978年粮食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推广,逐步破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较大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并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向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农业安全体系、加快农业科研等方面不断努力。

——摘编自陈红英戴孝悌《新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演变进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农业转型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并综合材料谈谈对近现代中国农业发展的认识。
2022-06-27更新 | 68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名校联盟2023届新高三摸底联考(新高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