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7年美国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为美国制定了第一个治国方案——1787年宪法。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联邦政府为各州的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


(1)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对宪法负责,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
(3)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40 3 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材料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对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定颁布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架构,经济基础、法律原则、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并不断发展,中国的民主大厦巍然耸立起来。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的民主》白皮书(2021 年 12 月 4 日)


(1)根据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在国家结构上体现了何种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抗日政权建设有何创新。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通过哪些政治制度来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认识。
2023-11-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1936年提倡并推行了农业合作达动、1934年,国民政府颁布以西方各国合作法令为蓝本的《合作社法》。其中规定,“凡年满二十岁”“有正当职业”的“中华民国人民”均可入社,但“破产”者不得加入。同时,入社必须缴纳定额股金且必须对合作社的财产损失负连带责任。对于农村的合作事业,国民党人曾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合作来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救济弱者”“复兴乡村”“避免土地革命之惨祸”。然而,国民党政府发起的农业合作运动最后却出现了“非特无益于农民反造成剥削农民之新式工具”“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

——伍福莲《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等

材料二   新中国建国后,广大个体农户被迅速动员起来积极加入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组织,我国农村进入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办成了个体农户许多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像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依赖的农田基础设施基本都是依靠公社的整合力量和规模效益修建的。1954年起,全国逐渐建立起供销社。供销社一方面要及时保质保量地向农民供应各种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以有益于农民的价格收购和销售农副产品,“从商业上去剪除农民所受的中间剥削”。更具深远意义的是,供销合作社还通过与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增加了农副产品购销的统筹性,以服务于国家工业化战略。

——摘编自吴淑丽《农业集体化时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效用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历史意义和出现的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前形势下乡村振兴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4 . 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找出一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重大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庆龄先生:

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沪上环境如何,至所系念。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至于如何由沪北上,已告梦醒与汉年、仲华切商,总期以安全为第一。谨电致意,仁盼回音。

毛泽东、周恩来

——《毛泽东、周恩来邀请宋庆龄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电报》(1949119日)

材料二   19549月,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五四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认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由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根本法的形式得以正式确立,为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奠定了政治基础。此外,毛泽东还创造性地提出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和完善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为保障人民民主、依靠"民主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奠定了坚实的民主基石。

——摘编自韩振峰、米亭《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及其内在统一关系》

材料三   1982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十六字”方针正式确立。随着宪法和政协章程的修改完成,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重要渠道的性质定位确立起来、贯彻至今。

——摘编自《中国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电邀宋庆龄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开辟“民主新路”的历史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5 .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显著标志,工业史是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国大约有216个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其中洋务派军事企业19个,经费约5000万余两,雇用工人1万余;洋务派民用企业共约27个,经费2964万元,工人25500—29500人;私人资本企业170个,投资额879万两,工人6万多。这一时期以民族工业兴起为重要表现的经济结构转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结构中,新因素虽微乎其微,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

——摘编自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材料三   外媒评价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

中国从一个极其贫穷落后的国家用了一代人的时间登上了五千年历史中从未达到过的幸福与稳定巅峰。

近40年间,中国成功转型为一个经济强国,开始塑造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

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机器人、太空和航空……正在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高度创新的企业,这在4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1)根据材料一,指出经济结构中出现的“新因素”。概述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对中国工业化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023-02-15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美、苏战争威胁,党中央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当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1965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从总体上看,三线建设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以港口机械装备全自动化、物流全自动分拣流水线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说明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加强三线地区建设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认识。
7 . 百年救亡,百年复兴。

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实业家忍辱负重,砥砺前行,投身到实业报国的事业中……

材料一:“国难当头,只能为口舌之争,不能救国家于水火,如此做官,于国何益?……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救国为目前之急……其根本则在实业。”

------张謇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商加大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度,外资实力雄厚,技术先进,民族企业明显处于劣势,生存发展实属不易,技术先进,民族企业明显处于劣势,生存发展实属不易,作为一国之政府不但不支持,反而与民争利,一遇危急情况,必然会导致相对脆弱的民族企业破产。

------《张謇和胡雪岩的人生沉浮》


(1)材料一中状元张謇提出了什么救国口号?结合材料二谈谈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和命运。

材料三:荣氏家族,是以荣毅仁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族。他们靠实业兴国、护国、荣国,在中国乃至世界写下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荣氏家族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2)结合材料三写出新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采用了哪一创造性的政策?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有何意义?

材料四:近年美国不断挑起事端,对中国核心企业进行制裁。2018121日,加拿大官方在温哥华的机场对华为高管孟晚舟进行逮捕。2021925日晚,在党和人民亲切关怀和坚定支持下,孟晚舟在结束被加拿大方面近3年的非法拘押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顺利回到祖国。孟晚舟在机场发表感言,几度哽咽。孟晚舟说:“经过一千多天的煎熬,我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异国他乡的漫长等待,充满了挣扎和煎熬,但当我走下舷梯,双脚落地的那一刻,家乡的温度让我心潮澎湃,难以言表。祖国,我回来了!”


(3)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企业或个人与国家的命运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3-03-0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廷 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据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 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四条中华人民 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 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据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解决李斯所提问题实行的政治制度,并说明这一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原则,并举出两例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中共成立初期,陈独秀认为中国农民要走出各种生存上的困境,需引导其加入国民合作运动,组织农民加入各种合作组织。瞿秋白在剖析俄国的新经济政策后,认为大规模的合作劳动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1943年,毛泽东在论及根据地的生产问题时指出,根据地内要实行劳动互助,发展为群众服务的合作社。他认为,不把合作社看作为群众服务的团体,而当作为少数工作人员赚钱牟利或政府公营商店的观点,是错误的。是否为群众服务,是对合作社认识上是否正确的标志。

针对新中国初期的合作化运动,邓小平认为,合作化需要稳步推进。宣传典型时,一定要讲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的,不能要求别的地方不顾自己的条件生搬硬套。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面临巨大竞争压力,让农民独自面对,只能“呛水淹死”。政府指出,要帮助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流通组织,要建立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

——摘编自陈炎生、程泽时《中国共产党百年合作社思想的理论基础、历史演进及启示》


(1)据材料概括中共成立初期,党对农村合作社组织作用的认识。
(2)据材料,指出毛泽东认为合作社成立的宗旨是什么?
(3)据材料指出邓小平对推进合作化有何具体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推进合作化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作用。
(4)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合作社建设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苏区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战斗组织。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红军家属在生产生活上的因难从而保证"扩红"运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生产和收集粮食、筹集物资以满足前线需要。合作社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查处和清除混入合作社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腐败分子,维护贫困农民在合作社中的地位,保证合作社的纯洁性。

——摘编自易棉阳《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

材料二   1950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合作社。经过最初几年的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已有社员1.5亿,供销社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快速推进,1951年成立互助组,1953年开始大规模推进初级合作社和高级合作社建设,1957年后,人民公社在广大农村逐步建立。

——摘编自彭远国《中国供销合作社历史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

材料三   1984年,供销合作社在恢复“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了以“全民”变“集体”,“官办”改“民办”为核心的改革,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农村商业网点。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作用,并决定恢复成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我国的供销合作社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摘编自张希深《中国供销社发展研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合作社发展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发展的认识。
2023-06-20更新 | 341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