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4 道试题
1 . 针对1958年的“新壁画运动”,著名美术评论家毕克观后来评说道:“……一个时期,刊物上的玉米棒棒粗得像擎天柱,大南瓜大得像地球,连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处处甘拜下风,自叹弗如了。真是赞歌唱尽,颂声喊绝。”对“新壁画运动”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大跃进”的产物
B.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造手法
C.突出特点是“夸张法”
D.助长了社会上的“浮夸风”
2019-05-0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黄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影响。
(3)根据上列两幅图片,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或土地制度)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说明变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019-05-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黄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消失。但在1962年到1965年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也有了自留地,一些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中的“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
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2021-12-04更新 | 248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空中课堂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4 . 我国制订“二五计划”目标时,对粮、棉、钢铁产量的预定目标进行了反复修改,下表是从1955年夏到1956年夏的三次修改。从中可以看出
修改方案提出时间粮食产量(亿斤)棉花产量(万担)钢铁产量(万吨)
1955年夏(第一方案)460043001100
1956年初(第二方案)640070001500
1956年夏(第三方案)500048001050—1200

A.三个方案都是不可行的
B.三个方案都是可行的
C.第二个方案有冒进的倾向
D.第三个方案过于保守
2019-05-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以下是一位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记录了中国现代史上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工业强调“以钢为纲”…………,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A.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 . 196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进商业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和《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两份文件,要求把过去撤销或合并的农村供销合作社恢复起来,允许个体手工业者自产自销,自由支配个人的收入。这些做法
A.是对三大改造的继续深化
B.宣告了人民公社体制的结束
C.意在缓解严重的经济困难
D.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8 . 1956年某县人均分配口粮401.6斤,现金42.85元,1963年人均分配口粮85.6斤,现金13.15元。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计划经济体制下严格控制生活资料
B.农业生产出现大倒退,经济比例失调
C.人口生育高峰造成人口急剧膨胀
D.“大锅饭”浪费了大量的粮食和其他财物
2019-04-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图分别为20世纪50、6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这一变化旨在
A.调整国防建设布局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B.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落实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D.发展内地工业以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数,1954年还只有2%,1955年上升到14.2%,1956年后升96.3%,1957年冬和1958年春,一个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在这一建设的过程中,各地普遍出现了并社或超出社、乡、甚至于县的范围来进行协作的浪潮。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提出了把小型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建议,中央同意了这一建议。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下面是1978~1984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品产量围。

——摘编自马晓河等《农村改革40年: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事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954年至1958年我国农业政策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作物产量持续增长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政策调整中得出的认识。
2019-04-10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省级联考】河北省新高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模拟分科选科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