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4 道试题
1 . 1961年6月,中央对农村工作作出新的规定:要求各地恢复社员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这些措施表明当时我国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全面纠正经济上的左倾错误
C.贯彻八字方针局部调整经济
D.进一步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019-09-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反映某时期生产劳动场景的一幅漫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B.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
C.人民群众积极劳动
D.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度
4 . 《人民日报》社论《把总路线的红旗插遍全国》提出:“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就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与这一评论关系最密切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掀起“大跃进”运动
18-19高一下·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61年中央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据表中信息推断最合理的是
时间会议主要议题和会议成果
1961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公社体制问题;公社规模必须划小
1961年8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重点是工业问题,其次是粮食问题;通过《工业七十条》,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
1961年10月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专门讨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
A.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B.农业合作化造成严重后果
C.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D.中央已着手调整国民经济
6 . 下表为中国石油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吨),据表格信息可以得知,当时我国
年份出口量净出口量进口依存度
194900.13454.17%
195300.83457.28%
195601.73359.84%
19590.0193.05645.01%
19620.0421.93725.21%
19650.2320.0080.007%

A.石油进口来源国受制于国际局势
B.对石油储备问题不够重视
C.我国石油逐步实现了自给
D.石油进口量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
2019-07-1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易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到10月,全国共有基本核算单位的生产队5161617个、生产大队41678个、公社77个,分别占基本核算单位总数的98.89%、0.8%和0.01%。这一调整
A.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
C.适应了工业建设的发展需要
D.改变了农村的行政管理体制
8 . 20世纪60年代,为了摆脱经济困难,国家对商业采取宽松政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很快。到经济调整后期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政府通过加强集市贸易管理、征收集市贸易税等对集市贸易进行限制,集市贸易日渐式微。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政策受政治运动影响
B.国家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挫折
D.政府对市场经济高度管制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经济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空前规模的人为的环境污染,有的已酿成公害事件。这些公害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公民的骚动,也震动了当时的执政者。在一些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开始制定防止大气污染和河流污染的单行法规。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不少国家制定了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还有很多国家在宪法里增加了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的内容。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各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了基本的环境政策和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上引进了在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和预防为主方针的各项法律制度,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许可证制度等。

——摘编自金瑞林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材料二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击,带来了自然环境、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的严重破坏。进入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在极“左”思想影响下,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对环境污染具有天然免疫力的谬论,在发展的同时不考虑环境保护问题,使环境污染在失控的状态下迅速蔓延。在国际环境事件的警示和国内环境恶化的双重严峻形势下,1973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拟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并由国务院发布实施。1974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个防治沿海海城污染的法规。1978年我国首次将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国家根本大法,把环境保护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

——摘编自薛惠锋等《世界、历史双重背景下的中国环境资源立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早期工业国家与现代各国在环境立法方面有哪些不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改革开放前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并指出我国这一时期环境资源立法的特点。
2019-06-2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2019-06-21更新 | 6062次组卷 | 8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B部)3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