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此时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的军阀,不是资产阶级。军阀政府名为独立政府,其实事事听命于国际帝国主义的列强……所以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很难另造一个比国民党更大更革命的党,即能造成,也有使国民革命势力不统一不集中的结果。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摘编自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会议内容及影响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这两枚纪念邮票发行的理由。
2 . 下图为1953—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折线图。图中促使a到b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B.农业科技取得了进展
C.“八字方针”调整的推动D.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实施
3 . 1958年4月,毛泽东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三年困难时期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历史兴趣小组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949 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 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1961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66 “文化大革命”爆发。
1967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1971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1977   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1978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
1980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4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依据表并结合所学知识,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共和国历史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5 . 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招T的浪潮,职工总数从上年度的3100万剧增至5194万。1961年,中央又作出大幅度精简职工的决策。随后两年,全国共减少城镇职工2546万人。这一变化(     
A.有利于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B.防止了“左倾”错误的发展
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D.加强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6 . 下表为1953年—至1960年中国粮食进出口量(单位:万吨)情况统计表数据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由此可见(     
年份19531954195519561957195819591960
进口量182.62171.10223.34265.12209.26288.34415.75272.04
出口量1.463.0018.2214.9216.6822.350.206.63
A.这一时期粮食产量年年增长B.人民为工业建设作出贡献
C.进出口贸易取得较大成就D.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1962年7月邓小平说,“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段话表明邓小平(     
A.倾向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强调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根本调整
C.意识到人民公社体制的不足D.认为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有了质变
2023-01-2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山东专用)02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这一论断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2023-01-1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56年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思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市场的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这表明当时中国(     
A.开始全面调整全国的工业布局B.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C.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D.实施“文革”后的经济调整
10 . 如表是我国1958—1960年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95819591960
粮食产量(万吨)200001700014350
A.自然灾害的破坏B.中苏关系的恶化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